這些紙張其實是薑林讓科學院那邊製作的鈔票。
白底金字的紙張為銀票,最小的麵值為10,代表的是十枚五銖錢。
銀票麵值從小到大依次為10,20,50,100,500,1000,一共是八個等級。
而金底銀字的紙張為金票,麵值最小的1代表的是一兩黃金,也就是10張1000的銀票,價值一萬錢。
金票的麵值從小到大分別為1,5,10,20,50,100,麵值最大的是100,代表一百兩黃金。
如此一來,銀票和金票一共十四個等級,完全可以代表大漢所有的貨幣。
薑林準備成立大漢銀行來推廣紙幣,但是之前一直沒有適合的機會。
首先是這紙幣,一定要做的精美,容易保存,不怕水,同時還要讓人不容易仿造。
當然,作為紙幣,在滿足這些條件的同時,製造成本一定要低。
其實之前在薑林成為昌黎郡太守的時候,這些紙幣就已經有樣本製作出來了。
但是當時的成本居高不下,一張滿足薑林要求的紙幣製作出來的成本竟然高達數百錢,這麼高的成本自然是不利於紙幣的流通的。
但是前不久,經過數年的研究,製作紙幣的技術有了新的突破,一張紙幣的成本降到了五錢左右。
以後大批量的生產之後,成本還能再降,但是最少估計也不會少於三枚五銖錢。
本來薑林計劃最小的紙幣麵值定為一枚五銖錢,但是考慮到成本,薑林最後決定這紙幣的最小麵值定為十枚五銖錢。
除了紙幣技術的突破,還有另外一個製約紙幣的就是金錢的儲備。
雖然得益於麒麟商會源源不斷的輸血,再加上薑林手中的高產物種,讓薑林手裏很是富有。
薑林雖然富有,但是現在他的地盤突然多了並,冀,兗三州,為了收獲民心,薑林又免除了三年的賦稅。
而這三年,無論是三州維護治安的軍隊,治理的官員,修橋鋪路,開挖水渠都是需要金錢的。
這樣一看,薑林即使再富有,短時間內也會被掏空。
不過薑林之所以這麼大口氣減免百姓三年的賦稅,也是周倉的海軍陸戰隊給了薑林底氣。
不過周倉運回來的這些黃金,薑林並不準備把他們投入市場,而是把他們作為銀行的儲備金。
為了保證紙幣的堅挺,初期薑林是打算手裏有多少金屬貨幣,然後就發一點二倍的紙幣,如此薑林手中的財力憑空增加兩成的基礎上,也不用擔心擠兌風險。
是的,為了初期讓百姓能夠接受和使用紙幣,紙幣和金屬貨幣是可以在銀行裏互換的。
薑林相信,等百姓特別是那些商賈習慣了紙幣帶來的便利之後,他們行商的時候必定會習慣使用紙幣。
等天下接受了紙幣之後,薑林再趁機推出存款有利息等等一係列手段。
那麼天下所有的金屬貨幣都集中在了薑林的手裏時,那他就掌握了天下所有的財富。
更重要的一點是,要不了幾年,大漢就會開啟征戰天下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