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者持金能救人,惡者持金能害人。”
少女道:
“此若從心天下寒,英雄難見奸人常見。
心中善惡常難定,何人能過心中關?”
隱士道:
“有心無心皆難定,蒼生何人能說其。
千年過往無人傳,隻剩殘卷說過往。
國家隻為一時存,隻有傳說能永恒。”
少女曰:
“金意己知,神者何意?”
隱士道:
“神字之人,常道久盛。萬氏莫害,天地神明。
長久遇神,萬年盛名。千年往事,何人能憶?
天地萬物,眾生皆號: 花果山上齊天大聖。
誰說齊天之誌斷了?隻剩花果山上小猴。
何人能知齊天之誌?必然是反萬物之誌。”
少女曰:
“我知也,往後有緣,再緣相見。”
隱士曰:
“有緣相見。”
唐朝貞觀年間,第二代五行道神沈亮。
唐朝安史之亂後30年。
少女曰:
“月前與君別,今朝又見君,正好心有興致,再問五行,昨日昏暗之時,見烈炎衝天,焚盡長安,便今問火。”
隱士看見少女,曰:
“亞聖道神,所傳之女,果真‘化行’,唯有此靈,方尋五行,今汝機緣,以致汝麵。”
隱士放下手中雙刀,左手拿起一團火焰,放在了早已準備好的柴火上,眼神逐漸嚴肅,道:
“大火滔天,圍殺蒼生,觀我天下,何物比殺?天下五行,火行最恨,天下五行,水行最奇。
不為救世,不為殺世,真乃大道之奇,萬般屬性,皆有救殺之類,萬般勇武,卻起炎火之類。
若問天下之道,誰最殺最救,道聖一字,火,真乃天地至聖至殺之術,不問蒼生,不問鬼神,隻問心中大義,隻為心中一念。
蒼生之心怒,生這世間百態,也生這世間萬象,萬物者,無上無聖,任我而行,無心,無念,無殺,無貪,皆是我一心之道,蒼生不知我心,亦是不知我道,不念,蒼生道,魂魄道,陰陽道,萬象道,情緒道,隻念殺生道,五行道,心靈道,方為我道。
不恨,貪念,殺念,心念,悼念,救念,不恨一心無殺,隻有一心為道,方為救世聖道,若恨,蒼生,鬼神,大地,蒼天,萬物,不恨一心殺伐,隻恨一心無道,便是滅世魔道。”
少女嬉笑,道:
“都說西湖住了一個風少年,此天聽聞,果真不假,似瘋似癲,好個少年。
要論炎火之道,卻說救世滅世之道,句句都在講火,真是一個對稱。
今看道已成功,心知今朝道滿,擇日成神,指日可待。”
望著那遠去的背影,隱士靜靜的看著祂,看著他的背影化作一團火,消失在了這個人間之上,隱士這才回過神來道:
“望我能與汝同年,一世共生,一世共死,若是我與汝共生共死,方為聖者之道也,惜我非聖者……”
明朝。
少女曰:
“隱士,今天問你。
為何又如此熟悉。
恰似曾經故友。
曾經故友,說了水金火三行,神周兩字”
隱士曰:
“知也,答也。”
隱士道:
“萬物之木,無鋒無利。木中無王,各有其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