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武記得曆史上到1941年底,蘇聯已經從英國和美國獲得了近一千輛坦克的援助。其中,英國為七百五十輛,美國為一百八十輛,當時,紅軍正進行艱難的地麵戰,因此,許多美英援助的坦克參加了地麵激戰,包括極為著名的莫斯科保衛戰等。據統計,二戰期間,蘇聯總共獲得了美英一點三萬多輛各型坦克。
另外,蘇聯還使用美英等國提供的裝甲鋼製造了許多坦克,二戰結束後,紅軍高級將領朱可夫曾對一位歐洲作家表示,如果沒有美國的成品鋼裝甲,我們怎麼可能生產那麼多坦克?
曆史行據統計,二戰期間,盟國援助的裝甲鋼占蘇聯生產總數的一半左右,因此,在二戰戰場上,蘇聯紅軍許多自己生產的坦克用的就是美英援助的裝甲鋼。
實際上蘇德戰爭是預料之中,也是預料之外的,蘇聯方麵的麻痹導致了其在戰爭初期的巨大損失,德國在成功的實施了政治軍事欺騙之後向蘇聯發起突然襲擊,由於蘇軍防備不足,西部邊境被突破,蘇軍大量武器裝備被毀,開戰頭幾天,蘇聯西部邊境及其附近機場幾乎全部遭到猛烈空襲,超過一千架戰機受損。
戰機是快速作戰爭奪掌握製空權的主要武器,蘇軍航空兵在西部大量受損直接影響同德軍的對抗,不願看到希特勒獨霸歐洲的美英因此決定加強對蘇聯的軍事援助。
可以說尚未正式參戰的美國主要根據通過的租借法案向蘇聯提供武器裝備,處於戰爭旋渦之中的英國因而成了第一個向蘇聯援助戰鬥機的國家,英國援助的戰鬥機為“颶風”,它配備有四門二十毫米航炮和八挺機槍,可以攜帶454公斤炸彈實施轟炸。
一些“颶風”戰鬥機還配備有當時極為先進的四十毫米反坦克炮,由於英國仍在作戰,實力雄厚的美國逐漸成為援助蘇聯的主要國家,美國戰機被拆卸後,一般由航母或其他船隻運往蘇聯,運往蘇聯的航線主要有三條,一條通往東北部,一條通往西北部,還有一條通往南部!其中,最艱難的航線是從美國最靠近蘇聯的阿拉斯加出發,前往蘇聯東北沿海,再前往西伯利亞中部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可以說,張學武要在整個世界格局大變化之前為中國爭取一個好的站位,如果美國能夠在二戰期間援助中國二百億美元的武器,那麼張學武保證一旦美國太平洋艦隊擊敗日本聯合艦隊之後,中國能夠建立起一支亞洲第一的海軍,協助陸軍登陸日本!(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