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王誌東:讓財富在合作中升值(7)(1 / 2)

自從公司開始跨國經營後,密歇根·福裏布爾就把信息當做企業的生命線。正如大眾所知的,在50年代通信主要靠電報、電話,而且當時這兩方麵的成本十分昂貴。但福裏布爾卻不惜代價,為了及時掌握各地穀物生產、供應和消費的信息,所有分公司都普遍應用電報、電話與總公司時刻保持聯係。以後有了電傳和傳真機,他又率先購置這種最新的現代設備。這些溝通信息的通道都與他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住宅接通,保證他時刻可與各地分公司取得直接的聯係,信息一刻也不會中斷。

福裏布爾還雇用了大批懂技術的專業人才,分布在各地分公司地區,隨時為他收集、分析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情報。他根據各地的不同信息情報,作出決策,就地通過先進的信息傳導設備,給相關的分公司發出指令,使其每筆買賣能夠恰到好處,不會因錯失時機而導致經營失利。據統計,大陸穀物總公司每天收到來自他的分公司及情報代理人發來的電報、傳真、電傳、電話近萬次,由一個專門的信息情報部進行分類整理,最後濃縮進電腦,供福裏布爾及總公司決策高層人員時刻參考。

福裏布爾以高薪聘請有各國情報局的退休人員在其信息情報部工作。這些人員既有信息專業知識和才幹,又有不少“餘熱”,十分了解當地的情況。這些人員提供的信息或了解到的情報,對他的決策很有參考價值。

隨著公司的成功,福裏布爾已不滿足於單一經營範圍,開始了多元化經營。但不管是哪一行,他都善於運用信息作用而獲得成功。例如:他從信息情報中了解到“美國海外輪船公司要出讓一部分股權”,經過對信息的分析後,覺得該公司有發展前途,他果斷地購入它14.3%的股權,不到一年就獲得股權利潤二千多萬美元。

由於信息對於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十分重要,信息管理這個概念已被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者所重視。千方百計地獲取競爭對手的商業信息,小心翼翼地保護好自己的商業信息,這是信息管理的精髓所在。

在美國,有一位名叫保羅·道彌爾的人,專門借助倒閉的企業發財。

一次,道彌爾找到一家集團公司的總經理,開門見山地問:“你們手頭有沒有破產的企業要拍賣?”經理便向他介紹一家破產公司。兩人真可謂是一拍即合。轉讓合同簽好後,道彌爾全麵分析了公司的各方麵情況,找出了經營失敗的原因,然後製定了他改造公司的計劃。

首先,他針對公司超支浪費嚴重的問題,在節流方麵狠下工夫;其次,采取有效措施大量降低產品成本;再加以其他一些管理措施,不到半年,這家公司便由死變活了。公司還是原來的公司,產量卻悄悄地翻了一番。從此由虧損一次成盈利。

有人曾問道彌爾:“你總愛買那些破產的企業,恐怕是對失敗者施加恩慈吧?”他回答得非常微妙:“我開始是為了他,最後是為了我。別人經營的生意,接過來容易找到失敗的原因,隻要把這些毛病脫掉,自然就會賺錢了。這要比自己從頭做一門生意省力得多,再有我這個白手起家的人,手頭沒錢,想創業到處都是對手,隻有買這樣的企業既便宜又沒有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