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 章 青年團體雛形(2 / 2)

劉家兄弟,被聾老太太挑唆。

“父母不慈,兒女不孝。”

這是啥話?

這是往孩子心裏埋釘子,讓他記仇,讓他報複。

還讓他有了理論依據。

人家德高望重的聾老太太都這樣講了,那我們這樣做,沒有錯吧。

當然這裏邊,閻埠貴就慘了。

他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給老大買房子,讓他貼補回來、交夥食費,這都正常。

因為閻埠貴家四個孩子呢,他自己的工資搞不定這麼多人口。

孩子長大了,承擔家庭壓力,這無可厚非,也非常正常。

不正常的點是用錯了方式,本來大家是一家人。

應該互相扶持,互相付出。

給你買房子了,那老二是不是也要買。

你兄弟也得結婚啊。

老大你掙了錢,得把這個錢補上。

要不就靠老爹啥時候給他湊結婚條件?

做父母的總得考慮一下所有孩子。

你幫忙湊錢是兄長的責任。

對小的也得教育啊。

家裏暫時缺錢,夥食費都不夠。

你大哥大嫂,掙錢了,往家裏貼補。

你們幾個小的,要記住這份情義。

長大以後要尊敬哥嫂,互相團結。

孩子們互相付出,事情的本質是一樣的。

做法太算計和計較,那才傷人。

閻埠貴沒有提倡,互相付出的事。

就是簡簡單單的,用錢計算。

他像個做會計的,隻算賬麵數字。

會計管公賬這樣做很對。

可閻埠貴管的是家。

用管公賬的辦法管家能不亂嗎?

傷了和孩子們的情分不說,還把孩子教的離心離德,各個給自己算計。

院子裏的年輕人一散,隊伍就好帶了。

哪怕是結婚成人了,他們也沒有話語權。

話語權全在老家夥手裏。

很簡單,年輕人不團結,互相攻擊,相互下絆子。

你要辦事,我就破壞。

根本形不成一股繩,來爭奪屬於年輕人的話語權。

相反,這幾個老家夥,人老成精。

外加有大爺製度這個共同職位和方便。

互相配合,把大院掌握的死死的。

大爺製度,葉子不能阻止。

可葉子可不想,讓大爺們形成一言堂。

那他除非願意天天當刺頭。

要不然,這些後來的既得利益者不會放過他,必然想辦法給他找事,讓他聽話。

可是,天天當刺頭太累了。

回回和人幹仗,沒有任何意思。

所以,他得糾結起小團體,團結在他身邊。

大家互幫互助,有人找麻煩,就會有人幫著說話。

就像現在,沒有一言堂。

他提出異議,不就能正常處理嗎?

他要讓這股風氣,一直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