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村民也大方,知無不言,將漚土肥的辦法都說出來。

杜北記下之後,連忙道謝。

村民擺手:“哎,要謝也該謝夏至,是她想出來的。”

杜北聞言,沒辦法不對葉夏至刮目相看,小小年紀,能琢磨出腐乳跟醬油不說,竟還會漚土肥,造福鄉親。

進入六月中旬,太陽十分曬人,鄉下人卻絲毫不介意,因為這是他們收早稻的季節。

村裏開始忙碌起來。

葉夏至的豆豉也終於發酵好了。

由於鹽濃度高,豆子的水分被醃出來,成了鹹鹹的醬油。

這種醬油沒有曬過的香,不過要鹹一點,也是可以賣的。

她將缸裏的豆豉醬油都過濾出來,然後豆豉鋪在簸箕上曬幹。

曬幹後的豆豉十分鹹香,還沒有苦味。

這日是杜北所訂購的腐乳跟醬油出貨的日子,等他們裝完車,葉夏至拿出一碗豆豉,道:“這名為豆豉,切碎之後跟魚一起蒸,味道極好,不知你有沒有興趣帶一些回去賣。”

杜北撚起一顆豆豉品嚐起來,暗自點頭,又鹹又香,風味十足,問道:“這豆豉價錢如何?”

葉夏至:“二十文一斤,隻需在魚或是肉上麵放上一點點就行,一斤可以用很久呢。”

杜北猶豫片刻,來一趟不容易,買些回去試試又如何?便道:“行,先給我來五十斤。”

豆豉一出來,就賣掉五十斤,葉夏至欣喜地讓楊禮去稱五十斤出來。

等杜北走後,她又開始向別的商販推銷新出的豆豉。

商販們一嚐,味道確實不錯,你十斤,我二十斤地買了不少。

……

摘完了荔枝,就是黃皮果成熟的季節。

她們家三個小樹結的荔枝,差點不夠自己人吃。

黃皮就不一樣,這棵樹種了二十年,每年都會長很多,可能是品種不好,果子有點酸澀,皮還有點苦,她們都不太愛吃,就閑時會吃點消磨下時間。

葉夏至今年想弄點新鮮的。

她們摘下樹上的黃皮果。

帶蒂洗幹淨,瀝幹水分後放鹽醃一個晚上。

次日倒掉醃出來的水,簡單地清洗下後,擠出果子裏麵的籽,再晾幹水分備用。

往鍋裏加點水,放入在藥店買的甘草,大火煮開,隨後加入幾塊紅糖,繼續熬煮,直至煮出甘草味。

撤掉火,水倒到壇子裏晾涼,然後將去籽的黃皮肉也放進壇中,一天攪拌個兩到三次,使得上麵的黃皮也能吸收到湯汁。

約莫五天左右,再將黃皮撈出來,瀝幹湯汁,放在太陽底下,曬至八成幹。

那湯汁不浪費,衝水也很好喝,跟酸梅湯的味道有點像,十分解渴。

葉夏至看黃皮曬得差不多了,便撚起一顆,放入口中嚐試,鹹甜中帶著酸,還帶著一絲甘草的香味,很是開胃,適合這會兒天氣炎熱的時候吃。

比直接吃黃皮果好吃,隻是費錢費時。

她剛想拿碗裝些去給正在幹活的葉穀雨等人嚐嚐,就聽到門外有馬蹄聲。

一輛眼熟的馬車停在院門口,陳深從車上下來,對著葉夏至道:“我來贖我的扳指了,你沒弄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