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花生都曬幹之後,她們裝進麻袋稱了一下,總共八百斤,畝產五百斤左右。

她沒種過花生,也不知道這個產量算高還是低,但是比起這會兒的黃豆,產量高了一半還要多。

花生除了做各種吃食,最大的用處便是壓榨花生油。

隻是現在還沒有壓榨植物油的技術,不然百姓們也不會吃不起豬油還想不到吃豆油。

況且這麼幾百斤拿來榨油也不劃算。

那隻能在吃食上麵做文章了。

想了一會兒,當即想到了一種這會兒還沒有的小吃——糯米糍。

傳統的糯米糍有鹹口和甜口兩種,不過基本都要放上花生,花生的酥脆搭上糯米粉的軟糯,口感和味道都非常好。

想到此處,葉夏至找來葉白露,將自己的想法一說。

兩人一拍即合,葉白露當即要去村裏麵買糯米。

糯米產量比粘米要低些,故而種的人比較少,村裏也就幾戶人家有種。

她們第一次做,就沒買多少,隻在林村長家買了五斤。

林村長家的糯米是沒舂過的,外麵還有一層穀皮,她們便搬出石臼,放糙糯米進去,用木杵舂掉那層皮。

隨後獲得了潔白的糯米,舂的過程中難免會舂碎很多,不過這都是要磨成粉的,她們便沒有篩出來,隻是篩走了那些穀皮。

舂好的糯米放在木盆裏,倒入水泡上幾個時辰,然後撈起來瀝幹水分。

次日早上,叫秋分和小滿兩個剝花生,葉白露牽著二兩去磨糯米粉。

她則是拿上一把鐮刀,割了兩張大芭蕉葉回來。

然後用剪刀將芭蕉葉剪成一個個直徑三寸大的圓形,等會兒用來托糯米糍。

剪完之後還要用清水洗一遍,放在籃子裏晾一下。

這會兒葉白露已經磨好糯米粉,兩個小的也剝了很多花生米。

花生米不用洗,直接放鐵鍋裏幹炒。

幹炒過的花生香味十足,八角和三七兩個吃貨聞味趕來,歡快地搖著尾巴,想要討吃的。

它們兩個快一歲了,體型接近成年犬,加上她們不會在吃方麵虧到它們,一進來,本就不算大的廚房頓時顯得擁擠。

葉夏至無奈,盛起一小碟炒好的花生米,叫秋分和小滿把它們招呼到別處去。

鍋裏剩餘的花生米則盛到簸箕裏,趁熱用手捏碎外麵那層皮,然後篩出去。

脫皮的花生米分成兩份,一份加入粗鹽,放在石臼裏舂碎,然後加入葉白露切好的蔥花,攪拌均勻後放在一邊備用。

另一份舂碎之後,加入紅糖攪拌均勻,也放到一邊備用。

舀起一部分糯米粉放在木盆裏,加入開水,用筷子攪拌成絮狀,然後用手搓成麵團。

她低估了開水的溫度,沒搓幾下,就被燙得縮回手。

最後還是葉白露在她的指導之下,將糯米粉搓成光滑的團。

“這樣,揪下一小團,搓圓之後捏扁,然後放上花生餡,再合攏麵團,收口後再次搓圓,然後壓扁就行,手上還要時不時沾點粘米粉,不然糯米粉容易黏在手上。”

葉夏至先做一個演示給葉白露看,做完第一個就拿起一片芭蕉葉托,托住糯米糍,然後放在蒸籠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