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又下了一場秋雨,氣溫一下子就涼快了許多,炎熱的夏日終於過去,屬於嶺南的秋天正式開始。
如今九月初,氣溫十分適宜,不會隻走幾步路就要冒汗,不冷不熱的溫度,讓人做點什麼都不會覺得那麼累。
葉夏至今日一整天都把自己關在房間裏畫圖紙。
圖紙上畫的是一套人工榨油設備。
豬肉價貴,這會兒還是有很多人都吃不上豬油,以至於一個個缺乏營養麵黃肌瘦的。
既然肉貴,那她便想一個辦法讓百姓們吃上植物油。
花生再種上兩三季,就能進入所有嶺南百姓的家裏。
花生油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隻不過未來兩三年,花生的價格估計會跟豬肉的價格相差不離,甚至更高,在此之前,可以用黃豆來榨大豆油。
她查過資料,如今的黃豆是比較原始的普通品種,不是後來培育的高油品種,但一斤普通黃豆的出油率大概在18-22%之間,也就是說一斤黃豆能榨出二兩左右的油。
出油率不算高,但黃豆價賤,即使這樣低的出油率,也比豬肉便宜許多。
人工榨油包含的程序比較多,總共有七個工序:炒幹,碾粉,蒸粉,做餅,入榨,出榨和入缸。
其中每個流程又需要不同的工具,尤其是入榨這個流程,工具比較複雜,她又畫得細致,從早上到如今太陽西斜,她才終於畫好。
看著桌上厚厚的一疊圖紙,她又合算一下這一套工具需要花費多少錢製作。
由於鐵貴,她畫圖紙的時候,規格按比例比書上的小了一半,小點沒關係,慢慢榨就行,就是比較耗時。
豆子炒幹要用到大鐵鍋,做餅要用很多個鐵箍,入榨最廢鐵,需要一個三十斤以上的大鐵錘,還有一些不可用木材代替的鐵製小零件。
暫時不算人工,按照如今鐵價,林林總總的鐵就需要花費八兩,加上人工和其餘材料成本,這一套工具得十一二兩才能做出來。
還好,這個價格她還能接受。
龍昌縣包括縣城所在的城關鎮,總共有十一個鎮,她的想法是在每個鎮都開一個榨油坊,先把豆油引進龍昌縣百姓的視野,再慢慢向其餘地方的百姓普及推廣。
不過在此之前,她得先整一套回來先試試效果。
太陽已經落山,躲在樹林後麵散發著餘暉。
房間內的光線暗下來,她把圖紙收好,推門出房間,準備去食肆那邊吃晚飯。
食肆裏已經有不少客人在吃飯,每張桌子都坐著人。
而靠門口的矮桌出,葉秋分跟葉小滿做完下午該做的活計,兩人真在認真地背書。
一旁的沙盤前麵,換上一身裙子的阿襄在教妞妞認字。
自從秋分小滿去讀書之後,下午她們做功課或者是背書時,都會順便教妞妞認一些字。
後來阿襄不再隱瞞自己會說話,有時她看到,就會讓秋分小滿忙自己的,她來教妞妞。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說距離食肆五十丈外的那座新房子。
半個多月前,那裏還是一小塊空地,旁邊種著十來棵芭蕉樹。
如今空地與芭蕉樹都已經不見,取代而知的是一座簡單又精致的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