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不能親征,可本王有大將啊!”

“讓、讓......對了,我的好侄兒,便是一員猛將!讓人將奎公子請來。”

眾人鬆下的半口氣,瞬間又提到了喉嚨眼兒。

那馬奎就是個心智不全的半傻子,這不是胡鬧嘛!

“大王不可啊!奎公子雖力大無窮,卻心智不全,怎能......”

幾位官員,你一言我一語的勸說,邊向民隻覺得十分疲倦,或許也隻有蔣先生,才能勸說的動。

“那本王還有,楊崢!對,讓楊崢帶兵兩萬,直取蕭關!”

邊向民跪在地上,心中漸漸死寂,冷笑著道:“大王,臣下回來之時,鎮北侯已命世子顧瑞霖,帶兵三萬,增守蕭關。大王此法,隻怕是行不通了。”

“大王不如先醒醒酒,待蔣先生回到涼州城之後,再從長計議。”

邊向民本意是想勸說一二,誰知到了馬洪波的耳中卻是別有它意。

“嗤~整日帶著麵具,慣、慣是會裝神弄鬼的書生,如何懂得軍務!”

“傳令!派楊崢為主將,馬奎為先鋒,帶兵三萬,發兵蕭關!”

*

與此同時,靖國的使臣,也一路疾行,入了盛京城。

得知鎮北侯所言,周安瀾怒不可支,憋著冷臉,一直到下了朝堂。

“顧家果真是包藏禍心!”

“真以為他守著那漠北荒涼之地,能稱王稱霸不成?!”

“這便是所謂的忠君良將!這便是所謂的忠魂?”

“寡人這是養虎為患!還養了兩隻!”

“哐!”

一聲巨響。

周安瀾掀翻了桌案,書籍奏折,筆墨紙硯,撒了一地。

連褚讓書房伺候的太監宮女連忙收整,隻小心翼翼上前。

“請陛下息怒,身體為重。”

周安瀾咬著一口銀牙,目眥欲裂的盯著那一地的狼藉,心中怒火久久不平。

背著手不知在書房內轉了多少圈,才放緩了腳步,招呼連褚到身邊。

“去讓傳兵部幾位大臣,還有張太傅,秦大人,劉大人前來議事。”

七八位大臣進書房時,書房裏已經恢複如初,周安瀾端坐在桌案前。

“幾位也都清楚了鎮北侯的提議,幾位大人覺得如何?”

“鎮北侯說的也並無道理,鎮北軍剛剛與敵軍大戰一場,如今敵軍未退,也的確無分身乏術。隻是招兵剿賊,恐怕來不及。”

“依照老臣看,鎮北侯並非是沒有兵馬,而是為了跟朝廷要東西。陛下不如許了,鎮北侯所需,先度過難關。”

書房內七嘴八舌,各執一詞,有人認為鎮北侯並非忠良之輩,不過就是想趁火打劫,壯大鎮北軍,包藏禍心。

有人認為,顧家忠骨尤在,不過是要些東西,無傷大雅,隻要能剿了西涼軍的馬家兄弟,為國解了危機便可。

也有人認為,該出兵馬,不但要剿了西涼軍,還要將鎮北軍一起殲滅以絕後患。

吵吵嚷嚷的一下午,周安瀾才揮手打斷了眾人的紛爭。

“依張太傅所見,鎮北侯是想要什麼呢?糧餉?還是爵位?還是異姓王?”

室內一片寂靜,張太傅本就主張,安撫鎮北侯府,聽到皇帝如此問,捋著胡須狀若沉思。

周安瀾不動聲色的繼續道:“聽聞顧家還有個小女兒,待字閨中,若是許個皇後之位,顧家會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