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節 給個甜棗就蹬鼻子上臉(1 / 2)

雖說和氣生財,可現在的北京大爺們兒往往給個甜棗就蹬鼻子上臉。有時候方路看到電視宣傳保護消費者權益就忍不住要罵街:"是個人都說要保護消費者的權益,那我們這些做買賣的呢?總不是一群小鬼兒吧?"可事實上像小賣部這樣的商家連小鬼兒都不如,小鬼兒還有嚇唬人的時候呢,而做小買賣的永遠得夾著尾巴做人。前一陣子方路在書攤兒發現了一本書,書名叫《愚民、公民與刁民》,隨便翻了翻,方路發現大部分內容是作者抄的。可有個觀點卻讓他拍手叫絕,作者認為中國社會充斥著大量刁民,其特點是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手裏掌握了點兒權利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回想起這幾個月幹小賣部碰上的財神爺、財神奶奶們,方路不禁由衷地佩服起這位作者的眼光來。

前幾天有個老太太硬說他家賣的娃哈哈有股汽油味兒,方路和老媽抱著奶瓶子聞了半天,最後都有點兒惡心了,也沒聞出來。可老太太依舊不依不饒,死活要到派出所去評理,最後老媽息事寧人,白給了老太太一排娃哈哈。結果老太太翻著白眼兒說,自己絕不是圖這個便宜來的,而娃哈哈卻最終被她拿走了。

"您就不怕她再喝出煤油味兒來?"老太太走後,方路極其不滿地埋怨老媽。

老媽沉吟良久,最後竟說出一句無比狠毒的話來:"白占人便宜就是喝死了也活該!"

八爺和洋二是小鋪最大的主顧。也許是鄰居的緣故,他們和方路家的關係一直是不錯的,需要什麼就來拿,一個星期一結帳,當然是批發價而且都得是老媽上門追討。可批發就是這樣,除非數量驚人,否則就是增加點兒流水,沒什麼實際利潤可言。就這樣八爺、洋二還一天到晚在小賣部涼棚裏搖頭晃腦、牛得鼻涕泡兒都舍不得擦。直到有一次方路和洋二較起了真兒,拉著他跟自己去上啤酒,這回洋二才知道賣一瓶啤酒,小賣部不過掙了他一毛錢。方路說得好:"哥哥,我不掙這一毛錢行不行?你自己上去吧?"洋二看看自己的瘸腿一陣苦笑,此後他總算將尾巴收起來了。

本來顧客是衣食父母,方路和老媽對每一個顧客從來都是誠惶誠恐,不敢怠慢的,笑臉賠盡本是做買賣的本分,誰讓你想掙這份錢呢?但磕瓜子兒總免不了嗑出幾隻臭蟲來,稍微疏忽一點兒就倒黴,而且經常生些沒影兒的氣。

剛進夏天的時候,孩子滿街跑,老媽便進了一批袋裝的小食品。小賣部照例加收了20%,標上價就把看著挺花哨的塑料袋挨個掛在窗戶上了。至於塑料袋上印的是什麼,誰也沒注意。

有天方路下班早,回來後便坐在小鋪裏和老媽一起數落自己單位的領導來。他那家破公司是倒賣廢鋼鐵的,就跟廢品收購站差不多。每天都有好幾噸鐵家夥出出進進,簡直能把人累死。那天方路驚奇地發現,昨天出庫的一批鋼材又被運回來了。他找到經理詢問是不是出了問題,結果被領導數落了一頓,大意是叫他做事長眼,不該問的事少問。後來他才從同伴嘴裏知道這批貨已經運到鋼鐵廠了,手續辦完,領導塞給鋼鐵廠辦事員幾百塊錢,這批貨連車都沒卸就又被原封運回來了。方路當時想要是鋼鐵廠知道了怎麼辦?向他通風報信的人道:"你丫一輩子也發不了財,那麼多廢鋼鐵往露天一堆,誰看得出來?隻要辦事員自己不捅出去就沒事。誰眼睛上也沒長刻度對不對?"方路當時別提多懊惱了,似乎別人幹點兒違法的事都有辦法逃脫,怎麼自己如此倒黴呢?僅僅是碰上個軍婚,僅僅是送了點兒回扣!老天爺真是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