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龍粽香,飄來陣陣溫柔,濃濃賽舟意,比出場場激情,今天正好是端午佳節,老三先在這裏給聽眾朋友們一個美味的粽子。
祝您,幸運鋪滿清新的葉,快樂裹成美味的餡。聞起來是溫馨,吃起來是甜蜜,咽下去是幸福,回味著是美滿,祝您端午節快樂。
說到端午節不得不提戰國時期楚國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在楚國被秦國攻破以後倍感惆悵,國破楚亡,五月初五,屈原毅然決然投河自盡,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楚國。
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愛國的政治家,把這一天用來祭祀屈原,這也是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祭祀,自然少不了貢品,這端午節粽子,就是專門為了祭祀,誕生的祭祀物品。
為什麼要用粽葉包裹起來,也是因為祭祀需要將粽子沉入江底,而用粽葉包裹起來不僅美觀,沉到江底粽子依然不會分散。
既然在河裏麵舉行祭祀儀式那肯定需要一艘小船方便人們渡河。
祭祀當天人們劃著小舟,爭先恐後的劃向河中央進行祭祀,慢慢的形成了你追我趕的趨勢,到後來已經演變成了一種劃船比賽。
為什麼叫劃龍舟呢?因為我們漢族圖騰就龍圖騰,祭祀自然會有民族圖騰,而使用的船上會畫著龍的形狀或者做成龍的形狀的船,所以叫龍舟。
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這兩個傳統習俗,大家都耳熟能詳。
但是端午節還有一樣習俗,大家肯定都知道,但是卻不會馬上想起來,那就是家門口掛艾草。
掛艾葉也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今天在城裏的朋友可能很少看見,但是回到鄉下,今天您再出去看,幾乎家家戶戶在門口都會掛上一捆艾草。
這掛艾草跟吃粽子劃龍舟可不同,可以說是截然相反。
怎麼樣?粽子跟龍舟是為祭祀,而這掛艾草,可卻是為了驅邪。
相傳春秋時期戰事連連,各國,為了擴充兵力,很多年輕人都被強製抓去參軍戰死沙場,屍橫遍野,導致亡魂無處安放,遊蕩世間。
孤魂野鬼四處遊蕩,又導致百姓擔驚受怕,苦不堪言。
這時有一個遊方道人,四處遊曆來到一個小鎮上,夜幕來臨以後發現屋外陰風陣陣。
於是出門查看情況,隻見家家戶戶閉門不出,街道上是陰氣森森,鬼影重重。
這道人施展神通,過陰走神,經過詢問是震驚不已,原來這些冤魂沒有一個生前是本地人,均是被抓了壯丁上了戰場客死他鄉,所以四處遊蕩。
正在道人震驚之時,一道驚恐的喊聲傳來,緊接著一位婦人衝出房屋來到街頭,而這位婦人不僅懷裏抱著一位孩子,手裏還牽著一位孩子,而他們的背後赫然跟著幾位孤蚊野鬼。
道人急忙出手,將婦人跟孩子救下,婦人連連表示感謝,可此時道人再看眼前的婦人,卻是滿臉疑惑。
因為這位婦人懷裏抱著的孩子已經有八九歲了,婦人抱著很是吃力,而她手裏牽著的孩子,卻隻有四五歲,明顯更加矮小和稚嫩。
您可能沒有聽清楚,就是這婦人跑出來,她懷裏抱著一個年齡大一點的大男孩,手裏反而牽著一個年齡更小的小男孩,抱著大的反而牽著小的。
道人很是疑惑,於是就問婦人,說你為什麼不抱著小的跑,然後牽著大的,這樣不是跑得更快嗎?你反而抱著大的吃力,牽著小的又跑的慢,這是為什麼?
婦人說道:這大的是我侄子,這小的卻是我的親生兒子。我之所以不抱著自己的兒子是因為我侄子,他父親已經被抓了壯丁客死他鄉,他母親也已經病故,這是他們留在世上唯一留下的血脈,我抱著大的而牽著小的,就是怕萬一出事了,要舍去小的保大的。
道人聽完以後又是震驚無比,對這婦人的品德是敬佩不已。
道人決定要幫當地百姓處理這些孤魂野鬼,把這些孤魂野鬼全部超度入輪回,再世為人,這樣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可是這麼多的孤魂野鬼,豈是說超度就能超度,先不說難度的問題,光是時間上麵也是一個難題,這並不是一件短時間可以完成的事情。
可是時間太久,又會有多少無辜百姓被陰魂所害呢?
所以目前最要緊的不是超度亡魂,而是先應該保護活人,免遭陰魂侵害。
想到這裏道士是眉頭緊鎖,低頭苦思良策。
終於道人想到了一個辦法。
隻見道人對著一片野地,施展神通,將道門功法附於野草之上,而這片野草,正是艾草。
然後通知各家各戶,每戶都割下一捆艾草掛在門口,這樣孤魂野鬼,就再也不能進屋擾民了。
消息傳開,一夜之間是脛走四方,第二天早上鎮上的百姓紛紛在門口掛上了一捆艾草。
說來神奇,自從每家每戶掛了艾草,到了晚上從來就不會再被陰魂驚擾。
而掛艾草的當天正好就是端午節的當天。
至此,掛艾草的消息,慢慢傳的人盡皆知,人人都在效仿掛艾草。
這個習俗形成以後,也成為了端午節當天一項重要的習俗之一,直到現在我們依然還在延續之中。
當然掛艾草由來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不一,但是無一例外,掛艾草的目的都是為了驅凶辟邪,討個家宅平安的好彩頭。
那麼說,掛艾草,真的能起到驅凶辟邪的作用嗎?很多人都不清楚,但是有一個聽眾朋友她卻很清楚。
這是一位來自延安的女聽眾朋友婷婷,她正好給我講了一個端午節,她自己身上發生的故事。
婷婷如今已經是亭亭玉立,而這個故事呢!卻發生在她小的時候。
也就是十幾年前,婷婷當時隻有七八歲,還在上小學。
這天端午節學校放假,婷婷還想睡個懶覺,可是婷婷的媽媽,卻一早就呼喊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