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國前兩次排放核廢水和第三次排放核廢水。
雖然都是排放,但情況截然不同。
舉個例子。
所有國家,就像是一個隊伍的成員。
在每個成員都勾心鬥角,人人自危,隨時可能喪命的情況下。
這個時候,你動點歪腦筋,耍點小心也很正常,因為大家都這樣,誰也不比誰高尚。
但現在是,隊伍凝聚力空前絕後的強大,每個人都相互幫扶。
大家也都清楚,隻要互相扶持,就一定能渡過難關。
而就在這個時候,最需要別人幫助的你,卻選擇做一件令所有人都憤怒的事情。
而且這件事做完後,對自己也完全沒有好處。
這在其他人眼中,除了憤怒外,更多是困惑。
提到這件事。
李小明也眉頭緊皺,滿臉的納悶,道:
“這件事的確非常奇怪。”
“按照之前的數據調查,東瀛國一直不願意花錢花精力處理核廢水,存儲的核廢水,的確已經超過他們本國所能承受的極限。”
“想要事情不進一步惡化,隻能向海洋中排放。”
“他們前兩次排放的核廢水後,剩餘的核廢水,他們自己完全有能力承擔,完全沒必要第三次排放。”
“而且理性來說,排放核廢水是一件令人憤怒的事情,但前兩次排放的總量,對海洋造成的損傷有限,還在人類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第三次大量排放,對海洋的汙染超出了這個限製。”
“但這隻是我們之前的數據推測,結果卻讓人難以置信。”
陳賓好奇的問道:“什麼結果?”
李小明想了想,道:
“簡單點和你說吧,假如人類能接受海洋被汙染的程度是100分。”
“東瀛國前兩次排放核廢水,對海洋汙染的程度,可能會達到50分。”
“第三次大量排放核廢水,對海洋的汙染程度可能就會超過100分,達到150分。”
“這是正常推測的數據,但結果出入很大。”
“根據對海水取樣研究調查。”
“東瀛國前兩次排放核廢水,對海洋的汙染達到了80分,這和先前的50分,出入還不算很大。”
“我原以為,剩餘的核廢水東瀛國完全有能力承擔。”
“但結果卻是,東瀛國第三次排放完後,海洋受汙染程度達到了300分!”
“你明白這個概念嗎?”
“核廢水真正恐怖的地方在於未知的放射性元素,在海洋中會不可控的衰變。”
“根據研究,東瀛國的核廢水不是普通核廢水,裏麵放射性元素含量遠超正常比例。”
“我想,或許正是他們的核廢水更加危險,才逼他們不得已第三次排放。”
陳賓麵色凝重,總覺得另有蹊蹺。
“難道是說,東瀛國在偷偷研究特殊生化武器,才導致積累這麼多更加危險的核廢水,最後迫不得已排放海洋之中?”
李小明點點頭,道:
“目前來說,這種解釋最合理。”
陳賓道:“可我覺得,還是有些不對勁,東瀛國好像自己也很無奈的去排放。”
李小明依舊點頭,道:
“是的,我也這樣認為,我已經讓王善幫我盯著這件事了。”
嗡嗡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