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灃出使德國之前,美國駐華公使康格就曾經發出邀請,要求他出使時順道訪問美國,以促進兩國友好。載灃認為“於勢不能不允”。他又預料其他國家也可能會提出同樣的要求,覺得都不便拒絕。因此他奏請遠在西安的慈禧,給以方便,允許他不必一一請示,從權答允。果然不出所料,後來日本、比利時等國也提出了同樣的邀請。然而載灃認為訪問太多也不可能,打算隻訪美、日兩國。可慈禧卻下諭,要求在德國辦完了事情就直接回國,連美國、日本也不去了。慈禧下令載灃趕快回國,主要是怕得罪德國。因為德國方麵強調親王道歉是“專程”而去的,如果繞道他國,就被認為“有違專誠之意”。
某一次惇王奕進獻黃花魚,而敬事房的太監有所需,他便在召見時,親自端了一盤魚,呈上禦案。慈禧太後不免詫異相問,惇王答道:“敬事房的太監要紅包,不給不讓送進來。臣沒有錢,有錢也不能給他們,隻好自己端了來。”慈禧太後大怒,將敬事房的太監交付內務府杖責。
鹹豐帝北狩熱河,可剛至承德就繼續歌酒相狎,花天酒地。其還傳諭要求生平署唱戲的戲班,把戲台挪到承德,上午“花唱”,下午“清唱”;天冷在屋子裏演,夏天在“如意洲”演出。興之所至,皇帝還要親自登台來那麼一曲。
光緒帝大婚前,太和門失火;大火過後,太和門化為廢墟。按照大清的祖製,皇帝大婚時,皇後必定要坐轎從紫禁城的正門--午門--被抬入皇宮;在進入第一道“朝門”午門之後,還必須再走進第二道朝門太和門,然後才向北進入內宮。然而現在太和門被燒毀了,皇後沒有第二道朝門可進,無疑是大不吉利。可是,重修太和門需要很長時間。而光緒皇帝的婚期已定,不可隨便更改,並且清朝曆史上也沒有更改大婚日期的先例;如若更改,必然是大不吉利。於是慈禧斷然作出決定:婚禮如期舉行,並且皇後必須經過太和門再入後宮。慈禧責令紮彩工匠日夜趕工,在火場搭蓋太和門彩棚。於是內務府迅速找來了宮內外大批搭棚、裱糊、紮彩的工匠,木釘紙糊,倒也搭起一座足以假亂真的太和門。不僅高度和寬窄分毫不差,而且獸頭、雕飾、瓦溝等都酷似真物,竟然是長期在內廷行走的人,恍惚間也難辨真偽。然而,大清朝就如同這紙紮的太和門一樣,看上去威嚴、氣派、恢弘,內裏卻是朽木、爛紙。
甲午之戰,日軍攻遼東,金州危急,清軍總兵趙懷業仍然坐視不問,負責增援的總兵程之偉也率部逗留複州一帶按兵不幼。結果,金州守軍徐邦道所部在外無援兵、副都統連順棄金州城逃走的情況下,終因寡不敵眾而潰敗。金州失陷後,清軍完全崩潰。11月7日,日海陸軍夾攻大連時,趙懷業早於前一天逃匿,兵勇潰散,日軍不戰而取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