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安排正事(1 / 1)

經曆過四個孫子的摧殘以後,行癡現在完全接受現狀了,他不止不掙紮著逃走了,他還主動問康熙什麼時候能啟程回宮,他要去皇額涅靈位前跪上個七天七夜。

然後康熙在行癡期待的眼神中不懷好意一笑,說道:“不行誒,這邊的事情還沒處理完呢,得過些日子才能啟程了。”

然後在看到行癡那失去光的眼神以後,還專門添了一句,“汗阿瑪也不用擔心無聊,朕會讓胤禛他們幾個輪流或者結伴去陪您的,保證讓您享受到兒孫繞膝、含飴弄孫的美好時光。”

行癡隻想啐他一下,我呸,美好時光你自己享受去吧!

可惜胳膊擰不過大腿,作為一個身上負債累累的人,行癡在康熙麵前本就低了一頭,現在又鬥不過他,也隻能憋著氣受了。

“阿彌陀佛,真累啊……”

行癡敲了敲木魚,準備回歸四大皆空的境界,但下一秒,他就迎來了噩夢一般的四個字——“瑪法瑪法……”

很好,他那群非常之吵的孫兒又來了。

行癡望著離自己遠去的平靜生活,慘淡一笑,算了,人生啊,就是這樣無常。

而行癡這樣悲催的日子呢,一直到回了宮,都沒有改變。

甚至回宮以後,更加淒慘了。

畢竟宮外隻是四個孫子,宮裏的可還有十個孫子呢。

除掉太小的十四阿哥,從大阿哥到十三阿哥,從四公主到六公主,行癡從來沒有哪一天像現在這樣覺得康熙生太多也不好過。

他真的累了啊!

*

不說行癡了,說回正經事,在康熙處理完江南官場的事情以後,他就接連下了數道聖旨,把那些他培養了好些年的臣子給調到了江南來,填補上官職空缺。

對於那些靠買官上位的臣子,康熙先是分別作了調查,如果是確有才華隻是因某些原因無法科舉才買的官,他便酌情處理,要麼貶到偏遠地區做縣官,要麼摘了官帽貶為庶民。

而科舉舞弊的某些人,也直接被大清日報披露了出來。

康熙沒讓人瞞著,他就是要讓天下人知道,科舉規嚴不容侵犯,他不想再看到有科舉舞弊的事情出現了。

所以對於參與科舉舞弊的人,他一個也沒有輕饒,不止削了官職,作了懲罰,更是命人登記在冊,族中三代以內子弟,不允許參與科考。

這樣的懲罰一出,瞬間引起了軒然大波。

一時間,黎民百姓議論紛紛,有那正直的讀書人大肆讚歎此舉,認為就該這麼做,不然他們這些人從小拚了命地學習,反而還比不得那些使旁門左道的人。

也有那覺得皇上處罰得太狠了的,覺得那些無辜被牽連到的同族子弟很可憐,畢竟犯錯的本不是他們,罪責卻要他們一同承擔。

可這也正是康熙要的,他就是要讓所有人知道,不要動歪心思,一旦被抓到,遭殃的將是你的同族、你的子孫後代。

他也是要利用眾人不願被拖累牽連的心理,讓他們自發自覺地去盯著自己身邊的人,畢竟誰也不想無緣無故就遭了秧。

而此一遭,康熙也看到了大清日報這麼多年辦下來的一個成果——大清的百姓們都會對大清日報上的各種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了,雖然有爭執,但這也才是他想看到的。

開民智。

這個詞康熙已經忘了是在哪裏看到的了,但他覺得很對,他要大肆發展大清,百姓就不可能不隨著進步,與其等後麵百姓們被推著往前走,還不如他來一手操縱。

就像他準備擴建的國子監一樣,他要在大清各地建下統一學堂,招收那些平民子弟,一邊培養他們的學識才能,一邊培養他們的愛國之心。

這樣一來,既不用擔心人才不夠用,也不用擔心培養出來的人才心不在大清。

康熙早已忘了他這些想法最開始是怎麼來的了,他隻是在日複一日的揣摩之下,覺得很可行,他就著手安排了。

他還不止要建學堂,他連軍隊都要擴建,不管是陸軍還是水軍,拿兵器的還是拿火器的,他都要安排,反正現在錢財有的是,完全夠他揮霍的。

哦對,還得把路給修了,那叫水泥的東西已經實驗出來了,拿來修路效果好得不行,剛好現在人手也有,那就趕緊安排上進程好了——他實在是不想下次再出巡的時候坐馬車把自己顛暈了。

以上,某個深藏功與名的女人無比支持他的舉動,可以說是在朝廷吵的不可開交的時候,第一個全力支持康熙,還準備給他送錢的人了。

那家夥,把康熙感動得不行,果然,表妹肯定是愛他的,不然怎麼會這麼支持他呢,還準備拿自己的私房錢給他,這怎麼可以呢,他是那種會去拿表妹東西的人嗎?

當然不是!所以康熙不僅不收佟蘇皖的五十萬兩銀票,他還從自己的小金庫裏扒拉出來了一批金銀珠寶,就塞給了佟蘇皖,讓她拿著玩兒去。

於是乎,佟蘇皖不止沒虧,她還賺了,賺的還不少,把她高興的,都跟宜妃她們多打了幾局馬吊。

嘿,有錢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