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規定舉人是不能擔任正印縣令的,但是,遼東這個地方,沒有進士老爺願意來這裏當官!
遼東自己也沒有出過進士。一百多年的時間,舉人也不過就出了三十多個,朝廷對遼東也不是十分重視。
遼東自古就是苦寒之地,是犯官罪犯的流放地。
南方的讀書人認為到遼東做官跟流放沒有什麼區別,人家是寧可辭官不做,也不到遼東來當官。
這位劉誠劉縣令當年中舉以後,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裏,參加了許多次會試,奈何運氣不佳,不能再前進一步。
劉誠自己漸漸的熄了心思,可是又想過一回當官的癮,順便還能為子孫後代謀取點政治資本,於是便向吏部投遞行簡,參加選官。這對朝廷來說是好事,既能安撫年紀大了的老舉人,又能加強邊遠地區的管理和教化。
劉縣令已經到遼東六個年頭了,還能再做一任縣令。然後就得致仕還鄉了。
當初曆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開遠縣的時候,劉縣令還雄心勃勃,想要拚一個衣錦還鄉。
如今已經不抱希望了,隻想平平安安的回到家鄉。老劉現在就是混日子,什麼事兒都按照慣例來。見了趙元功,也是按照慣例考較兩句,興致缺缺,趙元功也不多做打擾,把禮物送上,就起身告辭。
趙元功出了縣衙,回拜了幾位親自到趙家屯祝賀的同窗,然後便打道回府。
如今趙元已經是秀才功名,身份不同以往,擁有許多特權了。家裏的事情和趙家屯的事情都可以做起來了!
回到了趙家屯,趙元功就帶著禮物,來到族長大伯家。
趙元功相中了屯子邊上的一塊荒地,能有幾十畝大小。
趙元功準備給買下來,在那裏建一個作坊。那塊地離河邊不遠,水源充足,之所以沒有人開荒種地,是因為那塊地上麵都是灌木叢,還有好些雜樹。
灌木叢的根不太好挖,開荒成本太高。而對於趙元功來說,無所謂成本,建作坊和開荒種地能比嗎?
秋天的時候,山上的野果子就要成熟了,山楂,山梨,山桃,山棗,種類很多。
趙家屯的大山裏有的是野果子。除了嘴饞的半大孩子,往家裏摘幾筐,剩下的都爛在山裏了。
趙元功準備建一個作坊,然後收購這些野果子,用來釀造果酒。
族長聽了趙元功的話,舉雙手雙腳讚成,現在還沒到秋收的時候,趙家屯的老少爺們都閑著哪!
建作坊得用人吧?摘野果子得用人吧?作坊裏幹活得用人吧?這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啊!
趙家的老少爺們兒能多一筆收入,日子就能好過一些。而且作坊建成了以後,年年都得收野果子,年年都得使用工人,那就是說趙家的老少爺們兒年年都多了一筆收入!
開源節流,這是開辟財源,趙家的孩子們以後就多了一碗飯!
量地,交錢,辦地契,一氣嗬成。
族長召集族老們開會,說了建作坊的事,趙元功出錢,族人出力,誰敢不聽話,族規家法伺候。
族老們兩眼放光,這是好事兒啊!當然要全力支持。
趙元功拿出來自己攢的私房錢,建作坊的事就轟轟烈烈的開始了。
趙元功之所以攢私房錢,就是為了不動家裏的錢,不給爹娘增添恐慌。
人多力量大,錢多好辦事!趙家屯的老少爺們兒都是經常出去打零工的熟手,不到二十天,一個有兩米高的圍牆,二十間磚瓦房的作坊就完工了。
趙元功在縣城購買的缸壇罐桶都運回來了,訂製的各種用具也運回來了。萬事俱備,隻等秋收後就可以開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