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劍的世界觀(1 / 1)

大劍的世界觀映射於現實中的衝繩(琉球),組織則是映射駐日美軍,雖說不應在虛擬的世界中尋找現實感,但漫畫家的創作本身也不是地上天國,總能找到現實中類似的映照。

在大劍的世界觀裏,小島的麵積要比衝繩大很多,有不少村落和城鎮。而相較於戰火大陸,其依舊是要小得多,又遠離本土,的確適合作為試驗場地。本作設定為洋流環繞無法出海,且科技力量不足。

原作的大劍戰士本身就來源於因妖魔而失去親人的孤兒,這樣的人對妖魔的憎恨會很強烈,擁有的實力也更強,妖氣也更強。

普莉希拉的經曆堪稱地獄,因此憎惡的力量很強,直到最後,她都憎惡著所有的妖魔和覺醒者,也憎惡著自身。除開她依靠本能的攻擊和躲避,她的所有行為都是在為除掉妖魔和覺醒者服務。

從一開始伊斯力和她同行,用麾下的力量攻擊深淵和組織,消滅露西艾拉,到後來她離開伊斯力,她的所有行為都是在同覺醒者這一概念作對。

北馬的北之戰損失了銀眼獅子王和幾隻覺醒者,後麵的分兵又損失了所有的男性覺醒者的兵力,而北馬自己又消滅了南貓。這一操作本身就是消耗了覺醒者的整體數量。

並且後來普莉希拉跟隨拉基一起,到達每個地方都會配合拉基斬殺妖魔。就算她後來恢複記憶,對拉基也沒有趕盡殺絕,反而給中了貓棒的他留下自己的一隻手臂,讓他沒有被貓棒吞噬。

普莉希拉在被破壞者封印後,在聖城拉波勒附近再度破繭,第一時間沒有攻擊戰士們,也沒有去追唾手可得的人類獵物,那時的人類,腳力完全不可能比得上普莉希拉,如果她想,那就能吃個飽。但她放棄了人類獵物,第一時間對圍觀她重生的上位覺醒者發起了攻擊,並擊殺掉其中的半數。

這也能證明,相比於獵物和戰士,普莉希拉更討厭的就是她自己覺醒者的身份,正是懷著對這種身份的憎惡,她才擁有源源不斷創生的能力。

普莉希拉一向是一心求死,但她的行為並不是完全地求死。比如在被北馬戳穿後,身體自然而然地做出反擊,擊碎了北馬的半個身子。

還有就是在和同樣實力超深淵的達芙路戰鬥時,達芙路的實力同樣強大,一開始普莉希拉還與她勢均力敵,後來達芙路妖力逐漸消耗,擁有無限創生能力的普莉希拉占據上風。

這裏還可以說是普莉希拉雖然求死,但無限創生讓對方沒有能夠殺死她的能力,因此這時意識到對方無法殺死自己的普莉希拉,求死的情緒被對方作為覺醒者的厭惡代替,從而把擊殺對方當作優先的事情。

還有就是在達芙路融合了破壞者的吸收能力之後,達芙路擁有了和普莉希拉一戰的實力,並且普莉希拉逐漸落入下風,這裏如果繼續打下去,普莉希拉無限的創生能力將會是達芙路的經驗包。她會讓達芙路越來越強,直到最後有能力一擊摧毀普莉希拉。

但她沒有放棄掙紮,反而是用了自己大劍的能力,將對方擊殺,這同當初偷襲迪蕾莎如出一轍。因此她的內心也有著貪生怕死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