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回天乏術,朝堂百態(2 / 2)

還有另一派,默不作聲,既沒喊著投降,也沒喊著反抗。

其實所有人都看得出來。韓國氣數已盡,即便是此次沒有滅國,但和滅國已經沒有什麼差別了,韓國丟失了上黨之地後,所剩下的疆域和城池已經寥寥無幾,說是一個國家,麵積卻不如大秦一郡之地。

這或許便是大秦的目的,要讓韓國名存而實亡。在這一點上,大秦做得很有分寸。他們要進一步削弱韓國的實力,瓜分其疆域。遷徙其人口,破滅其城池,讓整個韓國除了一個名頭,而不剩下任何東西。如此狹小的疆域,無法豢養軍隊,無法收取足夠的稅收,而後便會淪為毫無實力的傀儡。再也沒有任何反抗之力,大秦想要滅其國,隻需要動一個念頭。

當然了,至少目前大秦不會動這個念頭,因為他們還需要韓國這樣存在著。滅國是一條非常敏感的底線,此時韓國存在著遠比其滅亡要有價值的多,哪怕隻是名義上存在著,也能讓其他國家保持著一份僥幸。

大秦此時雖然並不懼怕,諸國合縱。但既然還沒到這一步,那自然給對方留下一些餘地,至少受到的反抗會小的多。畢竟大秦目前需要麵對的,還有一個最大的敵人,那便是趙國。隻要趙國的實力還沒有太大的折損之前。這種現狀並一定會盡力維持,這不光對其他國家好,對於大秦同樣也是有利的。

韓王有些茫然的看著朝堂之上,互相噴口水的百官們,還有一言不發,佝僂著身形,似乎在躲避無光的將領們。

別看那些文官吵得比較凶,但實則他們根本拿不出什麼有效的建議,隻是單純的為了爭吵而爭吵,好讓自己顯得忙碌一些,讓自己看起來是忠於這個國家的,忠於他這個韓王的,但韓王其實也並不傻,他早就看透了這一切。

至於那些將領,此時害怕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理所當然的,畢竟對手是武安君白起,是安平君陳凡,這樣兩個對手沒有人會不怕,他們現在都害怕韓王點將,讓他們統領士卒出征,他們知道一旦真正發兵了。那便沒有機會再回來了,武安君白起,從不留活口,也不接受投降。安平君那邊稍微好一點,但也好的有限,敗在別人手裏,他們或許還可能活著回來,但是落到這兩人手裏必死無疑,所以他們都隻想著隻要不出兵,一切好說。

看著曾經的百官,在自己麵前唯唯諾諾。那時的韓王覺得自己,對這些人可以生殺予奪。但是現在看來,他覺得一切都很可笑,因為他曾經所擁有的一切皆如夢幻泡影一戳便碎。那些人都像是在陪他演戲,隻是想哄著他高興。所以他可以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但這些東西在麵對大秦的兵鋒之時毫無用處。也不能拯救韓國,無法應對那撲麵而來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