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故人來信,磊落之人(1 / 2)

當趙國出兵的消息傳來之時,陳凡所率大軍早已抵達上黨郡,且抵達汾陘,按照原本的規劃。他當與白起所部同時發動進攻,白起所部進攻野王斷絕上黨與新鄭之間的聯係,而他便率軍攻打汾陘。

汾陘乃上黨郡與秦地接壤之處,也算是上黨之地,在西邊的門戶。隻要拿下這裏,而後進一步壓迫。對上黨之地,慢慢蠶食,便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不過陳凡抵達此處之後,隻是按兵不動,一直未曾下令進攻,麾下士卒,早已躍躍欲試,有無數將領,前來請命,卻都被他一一壓下。

若是沒有趙國存在,那原本的方案,自然是可以的,可他深知,欲取上黨之地,繞不開趙國,而他更知道趙國一定會出兵的,此戰之勝負,關鍵還在於秦趙之間的博弈,甚至是決戰,所以此時的一城一地之得失已經並不重要了。

他現在在等一個消息,數日之前,韓王下令,欲割讓上黨之地與秦國用以求和。雖然他並不看好大秦能夠平和接手上黨之地,但終究還是抱著一絲幻想。

若是能夠在此時避免決戰,他自然是願意的,此時的趙國可當真不弱。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大力推行改革,增強國力,如今疆域廣闊,兵力充備,秦國與全盛時期的趙國開戰,那便是兩虎相爭,即便能贏,也會為深受重傷,這是他所不願看到的,因為他深知這樣,其實反而會減緩大秦統一天下的進度。

當然了,他也明白世間萬事不可能事事皆由他所想,世間有太多的事情不是他所能夠決定的,就像秦趙之間的這一場大戰,乍一看是偶然,但實則充滿了必然性。

所以他一直在等,等上黨投降的消息,軍中有很多人一廂情願的認為,既然韓王已經下令割讓上黨,那上黨落入大秦之手,便是理所當然,可隻有他知道這個想法實在過於理想化。據細作傳來的消息,此時上黨郡內,不光有太守馮亭,還有他的一位老熟人——韓非。

對於韓非,陳凡太了解了,學問精深,聰慧過人,智計無雙。這是陳凡對韓非的評價,陳凡不認為自己比韓非更聰明。雖然他很清楚,若是兩人在戰場之上交鋒,那麼勝的人一定會是自己,但這種勝負並非取決於智謀,而是因為兩人背後所代表的力量有著巨大的差距。陳凡背後是強盛的大秦,而韓非背後是一個孱弱到極致搖搖欲墜的韓國。這樣的差距讓韓非天然處於弱勢,這就注定他在與陳凡的爭鋒之中會落入下風。

可即便如此,陳凡也知道,隻要韓非還在,就一定不會讓上黨之地如此輕易地落入大秦之手,因為韓非一定知道,若是讓大秦兵不血刃的將上黨收入囊中,那對於韓國而言便是滅頂之災。

此時,能夠拯救韓國於危亡之際的方法,唯有一個,那便是想辦法讓大秦損兵折將,大傷元氣,阻礙大秦進攻的步伐。若是此時,將上黨之地割讓給大秦,那麼以大秦的貪婪絕對不會就此止步,更可能的是調轉兵鋒,直接向韓國剩餘的疆域發起進攻,那樣的話韓國更無法阻擋。反而不如用這上黨之地做一做文章,至少也要消耗一下大秦的力量。

他已經派遣了使者前往上黨。勸韓非與馮亭放棄抵抗,交出上黨,哪怕他知道最後的結果,可能並不會讓自己如願,但他終究想要試試。萬一成了呢?即便沒成,也不損失什麼。

正是因此,他一直按兵不動。極有耐心地等待著,他深知這一場大戰。絕對不可能在短期內結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