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營起寨!”陳凡將軍報合攏,丟給一旁的王翦,“終究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陳凡眼中帶著一絲失望,但也僅僅隻是一絲而已,這個結果並未出乎他的意料。他對韓非足夠了解,那不是一個會輕易妥協的人,若他是那樣的人,又豈會在學成之後選擇返回韓國,而在韓國得不到重用之後,依舊能夠為韓國而兢兢業業,肝腦塗地。
“不打汾陘了?”王翦接過軍報,跟在陳凡身後,其實他早就猜到了,陳凡自打來到這邊並一直按兵不動,對於近在咫尺的汾陘視若無睹,哪怕在南邊武安君早已攻占野王,連戰連勝,也依舊不為所動,那個時候他便知道,陳凡所圖早已不在上黨。
這便是戰略與戰術的區別,上黨是很重要,對於秦趙都是如此,無論哪一方都不可能輕易放棄,但若是從這個問題中跳出來,俯瞰全局,上黨其實也沒有那麼重要,因為放眼天下之勢,若是能夠在此時挫敗趙國,讓趙國失去爭霸之力,那上黨將變得無關緊要。
“攻打汾陘有何益處?除了損兵折將,得到一兩塊土地,於如今的大秦,又有什麼幫助呢!趙國已經是大秦,一統天下之路上的阻礙,解決了趙國,一切都將不成問題,前路亦將是坦途!”陳凡笑道,等到這個結果,他反而鬆了口氣。
惶惶大勢麵前,一切陰謀詭計,都將毫無用處,索性不如堂堂正正的較量一場,誰勝誰敗,都將一目了然。攻打汾陘全無好處,除了損兵折將得到一兩片城池,對於如今的大秦而言,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幫助。但相反的,若是趁此機會,將趙國之主力,盡數覆滅於此,那趙國將再無爭霸餘力。
所以自從開拔到現在,他所部二十萬人馬一仗未打,除了趕路,便在此處養精蓄銳。
“末將明白了,還請安平君下令。”王翦已然明白陳凡的決心,雖然他也知道這個決定到底有多凶險,因為此戰一旦開啟,那便意味著這是秦趙之間的決戰,真的是真正的國運,失敗將一無所有,但大秦若是贏了,那麼此後一統之路將再無阻礙。
“命各部過皮牢,沿黑嶺水而下,至端氏駐紮,沿沁水布防!”陳凡回到帥帳,打開輿圖,手指順著河流滑動,最後落在了長平,他手指在此處點了點。“這便是決戰之地了!”
王翦看向輿圖,長平位於上黨腹地,而且地形相對平坦,又有諸多河流交彙,能夠讓大軍展開,又利於糧草輸送,可謂是上黨最好的決戰之地。看來陳凡早就在考慮這個事情了,否則目標也不至於如此明確。
“若是趙軍不至當如何?”有人問道,趙王派遣五十萬大軍前來阻敵,若是選擇避而不戰,退入城內閉關死守,那大秦該如何自處?
王翦卻是搖了搖頭,“避不掉的,到了此時早已不是上黨之地的爭奪了,我大秦連帶武安君麾下二十萬人馬,共計四十萬人馬,進入上黨腹地,若是趙國置之不理,那我們完全可以越過太行,直擊邯鄲,隻要他們那個時候還坐的住!”
趙國起五十萬大軍,彼時國內必然空虛,又如何能夠阻擋大秦的兵鋒,所以說,趙國其實沒有選擇,大秦已然出兵,雙方必有一戰,退是退不了的。
見麾下各將再無疑慮,陳凡開始調兵遣將,那些船隻也有了用武之地,之前所有人都不是很理解,為何要在此處準備如此多的船舶,現在也終於明白了,原來陳凡從一開始便將戰場設立在長平。
陳凡麾下二十萬大軍終於結束了按兵不動的時光,開始迅速動作起來,順著河流而下,開始向長平方向集結。
與此同時,武安君白起同樣得到了軍報,看著上黨郡太守馮亭獻地於趙,而趙國起兵五十萬,正向上黨而去,他搖了搖頭,終究還是如弟子陳凡所言,而且一步步都在陳凡的預料之中。
他之前雖然猜到了,韓王不敢反抗,一定會願意割讓上黨之地,但他唯獨沒有想到上黨郡的太守竟然不願意歸降大秦。若是沒有這個意外,上黨之地,自然能夠平穩的被大秦收入囊中,但如今卻多了許多變故。本來是對韓國的征戰,如今卻變成了秦趙之間的爭鋒,想要得到上黨之地,必須先解決趙國那五十萬大軍。而五十萬大軍對於趙國而言,絕對算得上是傾國而出,所以這一場戰爭無異於兩國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