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章 李牧的決斷(1 / 2)

其實李牧也知道自己的問題,有些優柔寡斷。

古人常說:慈不掌兵,義不掌財。

這句話李牧也知道,他也明白其中的意思。在取舍的時候要分得清什麼是最重要的,才是一個帶兵的將軍該具備的素質。

但是知道歸知道,李牧穿越前才是畢業沒兩年的銷售員。如今通過這幾場戰役是鍛煉出了一些心境,可還是達不到一個合格的指揮員該有的素養。

周朝先皺著眉頭苦思了好大一會兒,想到了一個方法道:

“旅座,鬼子要屠殺金陵的計劃其實我們可以透露給城內的百姓。讓願意和我們一起撤退的百姓隨我們撤到鄉下躲避。”

“於此同時,我們明碼向全世界發報鬼子要屠殺金陵的計劃。讓國際代表團進駐金陵。想必鬼子應該會顧忌的吧。”

李牧知道自己該有決斷了,早一天過江,就能早一天積蓄力量。

他現在就需要別人給他一個借口而已。

現在有人給了他一個還不錯的方法,李牧立即采用,他不想再拖了。

“可以,就按你說的辦。印刷消息,全城發放,同時向全世界明發電碼。去辦吧。”

“是,旅座。”

周朝先領命後出去做事,李牧看似繼續在窗前看著風景,不過他的眼睛緊閉,下定了決心。

他知道,曆史上的小鬼子屠殺金陵並不是什麼突然的臨時起意,也不是因為金陵保衛戰損失太多人要報複,更不是什麼因為城內有亂兵因為殺亂兵引起的屠殺。

要說戰損,開戰這幾個月,鬼子從北向南打冀省,晉省,齊省這麼多大城市難道就沒有戰損?

更別說滬上會戰打了三個月,小鬼子的也傷亡六萬餘人,也沒見在滬上搞屠殺。

李牧前世因為生活在金陵,看過一篇很有道理的分析。

小鬼子就是要在金陵發起屠殺。

因為金陵是此時華夏的首都,他們想通過金陵的屠殺來震懾國府和全國人民的抵抗心理。

全麵開戰這幾個月,鬼子發了瘋似的一路直奔金陵,就是這個原因。

在他們看來,攻下華夏的首都就能迫使華夏投降。

如果不能就通過一場屠殺來震懾國府。

在鬼子進金陵城之前就向他們的大本營發過密電,上麵寫了進城後對城內潰兵的處置,暗意就是要搞屠殺。

鬼子的大本營默許了。

所以李牧知道,不管自己怎麼做,除非自己不走,並且將全部的軍隊留在金陵讓鬼子打不進來。

否則,金陵的這場屠殺很可能不可避免。

但李牧怎麼可能不出城呢,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待在毫無資源且被團團圍困的一座孤城內,即使是身懷金手指的李牧對接下來的戰局也一點作用都沒有。

小鬼子在華夏犯下的罪惡可不僅僅是隻有金陵這一座城的傷害,14年的抗戰,全國人民共付出了三千多萬傷亡的血淚。

李牧不想華夏再經曆曆史上那樣慘痛的傷亡,他必須要出城。

下定了決心的李牧,閉著眼睛對未來可能會被屠殺的百姓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