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林兒也在暗中推波助瀾:這是秦府大少爺秦風做出的決定。
於是秦風的仁慈寬厚愛民如子的好名聲猶如颶風傳送開來。
殷通心中也樂開了花,會稽郡的稅收就秦府這一次收購已經超額完成一年的任務。
這似乎剛剛開始,越林兒收購東西就像是撒錢,會稽郡的稅收每天還在增長。
那些豪門貴族為了掙小錢錢開始雇傭人到茂密的森林之中尋找越劍兒所要的東西。
桂皮必須是30年以上的樹林上麵扒下來的皮。八角必須品質要好,至於價錢好商量。
無論桂皮、胡椒、丁香、三七、薄荷、半夏等都要最好的。
甚至青蒿也大量收購,這一項秦風打了對鉤,可以無限收購。
琉璃珠可以買大價錢,現在越林兒有的是錢,所有的東西來者不拒。
會稽郡物產豐富,尤其是酒類很多,越林兒也要,這些都是秦風點名需要的,無限量收購。
☆☆☆☆☆☆☆☆
鹹陽城。
選拔越地官員的程序已經走到了最後,報名參加考試選拔的人有5000多人。
治理百越之地顯然用不了那麼多人,現在的越地就是泗水、故障、會稽。
再向前推進,自然還需要人,秦始皇和屠雎都知道,隻是沒有說。
功勳貴族是大秦的主體力量,需要給他們留下一些,畢竟功勳貴族的人才資源最豐富,也最好管理。
所以5000人中采取了優中選優,隻錄取一少部分,算是一次嚐試。
整個考試並不是由始皇帝來主持,而是由國尉屠雎親自主持。
那些地方還屬於軍管製,也就是軍隊主管地方,那些郡守的權利並不是太大,比如會稽郡的殷通就是如此。
屠雎忙了起來,幾乎每天都要跑秦府一趟找秦風商量,秦風被屠雎弄得非常煩惱。
這事秦風本來不想管,可是屠雎已經幫了他的大忙,推脫是不行的,不符合勳貴之間的禮儀。
還有更重要的就是他實在不忍心20多萬關中子弟客死他鄉。
秦風沒有顯露出自己不高興,耐心地和屠雎研究怎樣考核。
這種考試和科舉考試是完全兩碼事,科舉是儒家的盛宴。
在大秦不同,大秦墨家、法家占著主導地位,其實還處在百家爭鳴階段,每個學派都有一些治世之才。
這些人在大秦一些地區的影響力是很大的,所以都要兼顧到。
秦風思慮再三,設置幾個考試題目。
第一個就是明墨,明墨考的是墨子的學術思想,第二個是明法也就是法家的理論。第三個是明禮,接近於儒家思想。
要想執掌地方教化民眾,隻有兼愛的胡蘿卜和律法的大棒是不行的。
必須要民眾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應該用什麼生活方式,這就需要禮節,也就是儒家提倡的那一部分。
兼愛可以施恩於民,獲得民心,獲得大多數人的擁護。
律法設置道德最低界線,禮法是設立人民的最高道德底線。打人了受到法律的製裁,罵人了受到禮法製裁。
聽了秦風的解釋,屠雎暗暗點頭,秦風說的的確有道理。
第四個科目就是算學,管理一個地方不會算賬,哪你管一個毛呀。稀裏糊塗的能管理好這個地方嗎?這個必須有。
再有一個就是農學,大秦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作為地方長官自己不會種地怎麼指導農民種地?
什麼季節播種什麼莊稼,什麼季節收割什麼莊稼,遇到洪澇怎麼處理,遇到幹旱怎麼解決?這些必須懂。
自己不懂瞎指揮,外行領導內行越領導越亂,要這樣的地方長官有毛用?
一邊給屠雎解釋,秦風一邊吐槽,屠雎點點頭深以為然。
到了國尉的位置,格局就大了,全局觀很強。
第五個是機械製造的理論,先進的手工業也是大秦的治國之本,這些也也要懂一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是秦風給出的理由,以前的時候刀耕火種,一畝地產很少糧食,現在糧食已經畝產兩旦,那是因為耕種的模式變了。
以前穿獸皮,現在麻衣、絲綢……秦風講了一大堆,屠雎明白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含義。
第六個就是百家雜學,每個地方都可能還有其他學派,對其他學派的理論多少也要知道一些吧,要不然怎麼磨合?
和自己管轄區域內的名人名事打交道,這是地方長官的必修課,治理地方不是學術之爭,這個必須明確。
秦風給出的理由非常的充分,屠雎認為可行就全部記了下來。
第七個是策論,闡述自己的怎樣管理地方。
前六個都是百分製,最後一個是150分,總分750分。題目分為選擇、填空、簡答三部分。
一切記錄完之後,屠雎拿著寫滿字的紙張看了許久,總是感覺有些不對勁,總是感覺少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