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會稽郡以後,秦始皇下旨整個巡遊的隊伍在這裏休整。
去了一趟嶺南秦始皇感覺很不舒服,那裏的環境讓他窒息。
他一個在大西北從小長大的人,在那種濕熱沉悶的環境之中的確非常的不舒服。即便他是武者也感覺到沉悶。
看來說嶺南是蠻荒之地的確是有一些道理的。
當然秦始皇也知道所謂的蠻荒之地看對誰說了,對長時間生活在那裏的人那個地方卻是風水寶地。
那裏環境溫暖物產豐富,根本就不會餓死人,隨鑽進一個樹林,鑽一個山裏麵就能找到吃的。
這裏的人生活惡劣不是來自於飲食,而是來自於當地的危險。
比如說有很多瘴氣、寄生蟲,還有很多細菌、病毒滋生,有很多洪澇災害。這才是對他們最大的威脅。
要說饑餓,真的餓不死人。不比北方或者說中原地區洪老就是幹旱甚至有的時候一年的糧食就會絕收,情況要好得多。
要是那裏開發好了,消滅了瘴氣、寄生蟲、細菌、病毒,那些地方絕對是整個大秦最好的地方。
按照秦風說的方法,隻要開發好了,的確會成為全國的糧倉。
秦始皇拿著嶺南的地圖研究了很久,非常的滿意。給秦風封了一個九級徹侯這非常值得。
秦風開辟了嶺南5個郡,而且還治理的井井有條,給秦風的封賞值得。
看來還是要秦風這個孩子治理嶺南才行,其他的人還真治理不了。
好在是秦風在那裏劃了一塊封地,倒是也給了他一個很充分的理由。
秦始皇想到這裏之後嘴角忍不住微微一上揚,落在我手中你想偷懶沒門。
道理皇家基金會焚毀之後,秦始皇開始查閱皇家基金會分會的賬本。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總不能成天的批閱奏章。
這些日子來他一直把秦風留在身邊,感覺自己身上的龍氣正在逐漸的減弱,精氣神也好了許多。
最主要的是經常聽到秦風的心聲,秦風對朝政的講解以及作為一個皇帝應該怎樣管理國家?怎樣管理朝臣有自己獨特的一套。
那種想法讓他感到非常的神奇,讓秦始皇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的大門。
其實自從大周滅掉大商之後,世間再無人皇,有的隻是天子。作為帝王管理整個天下的方法已經埋沒在曆史的塵埃當中,找不到一點痕跡。
大周對大商的記載幾乎沒有,幾乎把大商文化傳承抹殺的幹幹淨淨,書冊當中也沒有這方麵的記載。
大周以前稱帝,大周隻是稱王而且號稱為天子,也就是上天的兒子。
大周管理天下的方法就是分封諸侯,形成了分封製。
說白了大周也就是天下諸侯的盟主,有事的時候他說了算,平時的時候下麵的的諸侯國各自為政,根本就不用管理。
秦始皇一統六國吞並了天下之後,作為始皇帝怎樣管理天下其實他也是在摸索之中。
現在所掌管天下無所謂就是兩種,一種是分封製,一種是郡縣製。
分封製肯定走不通,說是周朝掌管天下800年那是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
大周能夠管理天下的時間很短,或者說是沒有,什麼管叔之亂、共和、徐國之亂等等,這段曆史非常混亂,天下沒有一天安寧。
中原大地每一年不是這裏打打殺殺就是那裏打打殺殺,這不是秦始皇所需要的。
他需要一個平和的天下,需要天下的百姓免於戰亂。
這個時候法家提出了郡縣製,把權力進行集中實行中央集權製。
這樣的方法到底行還是不行,其實秦始皇心裏根本就沒有底。
郡縣製治理國家是一個全新的思路,秦始皇決定走一下試一試。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事實已經被證明分封製是走不通的,郡縣製已經是唯一的選擇。
秦風盤膝坐在一邊陪著秦始皇看奏章,秦風在那裏什麼也不做,就是拿他案幾上的美食自己吃,什麼也不說,但是秦始皇心情非常安靜。
其實秦風不說話,秦始皇反而收獲很大,他能從秦風的心聲之中得到很多建議。
中央集權製怎樣分攤各種權利,怎樣讓各種權利進行製約?
秦始皇畢竟是走不了不尋常的路,而秦風上一世超越了2000多年,比現在剛開始的中央集權內容要豐富的多。
秦風的想法故意毫無章法,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對秦始皇屬於潛移默化。
秦始皇是擒故帝王,總能捕捉住秦風釋放的那些靈感,捕捉到以後都會悄悄的記錄下來進行總結。
他卻發現秦風的這個想法其實是一個非常有用,尤其是那個三省六部製非常成熟。
這孩子是怎麼想到的呀!秦始皇一邊感慨一邊悄然開始實行,如此一來他批閱的奏章就少了,反而留下了很多剩餘的時間。
一下子感覺自己輕鬆了,所以這個時候的秦始皇非常愜意,開始看查看會稽郡皇家分會的賬本。
無論怎麼說,他的股份占了皇家基金會的一半。而且他還是榮譽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