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縣因為50萬草原女子的到來一下子熱鬧了起來。由於秦風樂於出錢,百家的君子都樂意教導這些草原來的姑娘。一個個盡心盡力傳授他們的學術。
當然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人家秦風給錢了,而且給的還不少,一天20個半兩錢,一個月就600個半兩錢。
一天一結算,一把一呲牙,而且自己對時間,有時間就來,沒有時間可以不來,自由度非常高。
一天20個半兩錢這可不是小數,一個半兩錢就可以買一斤羊肉。在大秦,半兩錢的購買力就是如此的強大。
何況他們隻是來客串,每天授課用不了多長時間。因為那些女子們現在的時間被排的滿滿的。
現在主要的任務就是製作麻衣。
範澤西購買了大量的很多麻,也購買了大量的麻杆兒。大河以北主要穿的就是麻衣,用麻製作的衣服。
所以購麻以及麻杆還是非常容易的。因為每一家每一戶都種麻。除了自家用的以外,都會多出一些來,紡織麻布補貼家用。
隻不過他們現在有了新的選擇,那就是把麻杆砍倒之後就可以直接賣掉,而且掙的錢也不算少。
所以大量的麻杆、麻在各個郡縣聚會彙聚起來。有的裝船水路運輸,有的裝車陸路運輸,全部運到鹹陽火車站,然後通過火車運轉到秦府別院。
秦府別院的麻、麻杆堆積如山,而這一些草原來的姑娘現在主要的任務就是績麻,織布。
她們已經離開了所生長的草原,毛氈、獸皮這一類的衣服在大秦各地並不常見,也不流行。
在大秦,人們普遍穿的就是麻衣,當然有錢的人也可以穿絲綢。那絲綢的價值就高多了去了。也隻是少數人穿得起。
績麻的技術源遠流長,可以說從紅山的文化就已經開始。而到先秦的時候已經達到了頂峰。
【詩經·國風·陳風】就有記載: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彼美淑姬,可與晤歌。東門之池,可以漚紵。彼美淑姬,可與晤語。東門之池,可以漚菅。彼美淑姬,可與晤言。
在漢朝的時候績麻技術已經達到了極致,根據盜……考古所挖掘出來的麻衣,漢秦時期的麻衣夏服就非常的輕盈。
做麻衣的步驟大概有十幾道工序,收取麻杆之後首先要浸泡,然後剝皮、晾曬、績麻、挽麻團、牽線、刷漿、織布、漂洗、印染等才能夠製作麻衣。
每一道大工序裏麵都有很多小的步驟。而整個長安縣所有草原來的姑娘都在做這一件事情。
這次來教導他們的是大鹹陽城那一些技術高超的織婆,通過考核之後可以任教,每天100個半兩錢,工資不是一般的高。
這個工作現在占據了大量的時間,所以那些百過來教導她們其他技藝以及語言禮儀的教師、君子,傳授的時間並不多。
但是秦風也沒有少給錢,他們都是樂得自在。教授完自己的課程之後,他們也不離開,就在長安縣遊曆,在這燕語鶯聲之中遊曆也是一種享受。
因為這些草原來的姑娘,長得都非常的漂亮,也符合關中人對女子的審美觀,那就是壯實。
草原上的姑娘地位低,從小放牧騎馬,一個長得都非常的勻稱,渾身充滿了力量, 從她們績麻就能看出來,這些小姑娘們健康有力。
而且還一個個能歌善舞,人不都是讚歎有加。這也給他們印象就是北部草原上的姑娘都是美麗的姑娘。
這個也是秦風刻意給這些人造成的印象,文浩然等人找東胡、匈奴還有月氏人麻煩的時候,他明確告訴文浩然,要索要他們的美女。
所以這些姑娘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這也對他下一步的計劃非常的有利。
10年的一統戰爭,讓九州大地的男子產生了斷層,出現了女多男少的現象,這也是秦風重新解釋大秦律關於一夫一妻製規定的原因,賦予其新的含義,用來解決人群性別結構。
但是。再小的孩子們就不一樣了。再小一些的孩子正好相反,走向了弄一個極端,那就是男多女少。
這個也是秦風對的大秦各個郡縣做人口普查統計出來總結出來的。
一些大邑縣城鎮還好一些,男女比例不失衡,但是在農村非常明顯。
究其原因就是貧寒惹的禍,在農村耕種土地所需要壯勞力,也就是男子。
但是隨著一統戰陣開始,各地的賦稅年年增長,賦稅增加老百姓家中的糧食少的可憐,根本就不夠一家人吃。
養回大家子根本養活不了很有可能,那麼這些人們就會做出取舍,作出有利於自己生存選擇。
不能幹體力活的女嬰首先就會被淘汰,就給拋棄了。一出生就會被拋棄。
這導致八九歲以下的孩子人口的結構又到了另一個極端,而這種趨勢還沒有完全遏製住。
為了阻止這件事,廷尉府專門出台出生的嬰兒保護的條例。雖然有效果,但是要想遏製住這種風氣,並不那麼容易。
所以要向大秦的人口以健康的狀態發展,隻能另辟蹊徑,現在就是一種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