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風蹺二郎腿,用手輕輕的敲擊的案幾陷入到了沉思。
道家總的來說分為四大流派。關尹學派講究的是放飛自我,放蕩不羈還歸於自然。
所以根本不講究什麼仁義禮這一類的東西。說白了就是一群散漫的人。
和他觀點相似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列子,還兩個人一個是貴清,一個是貴虛。
這種學說對於個人來說,追求的是一個逍遙自在,但是對於大秦天下的統治來說沒有什麼意義,或者說還有一些傷害。
畢竟老百姓都散漫了,也就沒法治理了,但是關尹子留下的9篇著述,列子留下的9篇著述,他們的哲學世界觀還是很有技術含量的。
比如說他們的宇宙觀已經出現了,關於天體運動學術,地動學說以及宇宙的學說,這些理論已經非常先進了。
雖說這些人散漫,放蕩不羈,如果利用好,倒是可以研究一些哲學問題。
哲學是一切理論的先驅,倒是也可以留。
秦風在那個地方打了一個叉,又在插上打了一個對勾,也就是說這個學派可有可無。
說白了就是可以放任不管,反正那些人挺清高的,你就清高去唄,隻要不惹是生非就行。
還別說這個學派還真的沒有在春秋戰國時代鬧出多大的動靜,所以秦風忽略了這個道教學派。
第2個可以關注的學派就是楊朱學派。
楊朱學派受眾風光,在九州大地影響也非常大,道家能成為。三大顯學之一,就是因為這個楊朱學派的存在。
楊朱學派是一個頹廢的學派,或者說屬於一種極度自私的學派,道家和墨家形成完全的對立,就是因為楊朱學派。
楊朱學派最出名的有三個觀點。
第1個觀點就是人生而不同,死而相通,也就是楊朱學派的生死論。他們認為人活著有高低貴賤之分,但人有生就有死,死了之後是一樣的,
無論是你活著的時候身份多低賤,或者是多高貴,死了之後就人人平等了。
無論是賢人如堯舜還是暴虐如桀紂,死了之後都是一個樣,什麼都沒有了,榮華富貴一旦拋,留下的就是塚中枯骨,除此之外什麼都得不到。
這個觀點讓他們把生死生死看淡,對生死則沒有任何敬畏之心。
這就引出了第2個觀點,既然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那麼就要珍惜現在的我。就是楊朱學派的核心觀點——貴己也就是萬分的珍惜自己。
人之所以成為人很不容易,活下來很艱辛,死很容易,不能讓自己受到任何傷害,遇到危險的時候趕快躲開,遇到好處的時候趕快去爭取。
不要為了什麼所謂的大義舍身取義,因為人活著才有價值,人死了之後就真的死了,什麼都沒有了。
所以呢,就要及時行樂,怎麼高興怎麼來,怎麼痛快怎麼玩。
總而言之,不能虧待自己。
至於說別人怎麼樣,不在自己的考慮之外之內。即便是拔自己一根毫毛就對天下人民有利,那也不去做,因為那樣會傷害自己的利益。
這也就引上了第3個觀點,那就是全性保真,率性而為。
生帶來死不帶走,何必讓自己這麼辛苦呢?何必自己為難自己?
所以就有就用,沒有就算,有一點月月光族的意思。這就是讓他們認為,不用不在乎死後的榮辱,不要在乎活多大歲數,不要在乎自己的名聲,不要在乎自己的地位,也不在乎自己存多少錢。
這也讓這些人不畏懼鬼,不畏懼人,不畏權勢,不畏懼利益,主打的就是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
隻要自己高興就行,別人想管自己一邊兒去。
一毛不拔這個成語就是出自於楊朱學派與墨家學派的爭論。
還別說,這種極度的利己主義者在當時的時候很受歡迎,受到了很大的追捧。
這也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春秋戰國動亂的時代人人自危,誰都不知道自己身邊的人什麼時候死去,誰也不知道自己睡著以後還能不能醒來。
所以楊朱的學術影響非常的大,和墨家的兼愛大公無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說白了就是墨家和楊朱學派走向了對立的兩個極端。楊朱學派是屬於極度的利己主義者,而墨家的學派則屬於大無畏的奉獻精神。
秦風看著楊朱學派,沉吟了許久,最後打了一個叉,認為沒有保留的需要。
並不是說因為他是墨家巨子就要把和墨家學派對立的學派掐死。
主要是楊朱學派是道家四大學派裏麵消失的最消失的最早的一個學派。
這個學派似乎是在秦漢時期就消失了,一本成係統的書籍也沒有留下,也不可能留下來。
就是現在,這個楊朱學派已經式微,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大秦是依法治國,人人必須有活幹,信奉楊朱這種思想的人則屬於盲流。
秦始皇對他們毫不客氣,直接把那些什麼都不幹,對國家沒有貢獻的人,自私自利的家夥全部抓起來。
攻打嶺南的時候當敢死隊,北邊修長城的去做苦力,要不聽話,要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