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一行人,將丹陽城內事宜,安排妥當之後。
便補充好錢糧,繼續踏上了一統天下的征程。
在一個月內,項羽借助槍炮戰車的威力。
是從西打到東,從北打到南,不費吹灰之力,就一統了江東六郡。
這飽受戰亂之苦的江東六郡,終於結束了群雄林立的局麵,百姓們再也不用逃亡四海了。
看著一切都按照自己預料的那樣發展,項羽心中是十分欣慰與自豪。
他這個曾經的廢物,今世終於變成可以一統天下,讓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的救世主了。
而此時,士氣高漲的將士們,紛紛提議項羽,要一鼓作氣,打過大江,一統天下。
項羽原本也是這樣想的,可此時他內心卻生了許多憂慮。
因為雖然地盤打下來了,那些反王們,大多也都歸順於項羽了。
可是,如果還是全權,交給這些反王們管理,那與之前的分封製,又有何區別。
而且等以後他們羽翼豐滿,也得到了這些槍炮戰車。
萬一項羽有些意外,那這些反王們,怕是會再次大打出手。
到那時候,就是想管,也無能為力了,所以,打孩子得趁早啊。
都道是,打天下易,坐天下難。
確實如此,若不是項羽之前,執意要實行分封製,他也不會敗於垓下,差點命喪烏江了。
所以,必須要削掉,這些曾經的反王們的兵權,實行新政。
因此,項羽便帶著將士們,回到了丹陽。
開始謀劃新政,也當是為了一統天下之後,做個準備。
如今的項羽,十分孤獨,因為隻有他自己有著現代的意識與思維。
所以,隻能他自己思考和做決定,連個商議的人也沒有。
但是,項羽在日思夜想之後,覺得現代哪種製度都有一定弊端,和不適合這個時代的地方。
於是,便製定了自認為適合這個時代的一套新政,並決定在丹陽城內實行,一邊觀察效果,一邊改進。
項羽先是罷免了張士的軍權,使軍政獨立。
這軍權隨時可以奪政,可政權永遠奪不了軍權啊。
張士自知這樣一來,自己將徹底受製於項羽,無論局勢如何動蕩,他也再不能改換門戶或者自立為王了。
但是他卻無力反駁,也不敢反駁,隻有順從的份兒。
至於張士手下的將士們,項羽則全部遣散回家。
這上萬將士,回家之後,就是上萬的百姓,不管是種地,還是進入各行各業。
都將為社會做出貢獻,就算增加不了稅收,那也比在城中一天消耗幾十車糧食強啊。
而且士兵們在城中就像坐牢一樣,也都早就想回家看看了。
至於城防問題,大可不必擔心,現在江東已經一統,沒有了外敵,頂多就是維護治安了。
用不了幾個人,那些本地士兵們,隻要允許他們可以定期回家探望,並給他們按月發餉銀,那都搶著留下來。
城中商戶,則按照原來計劃的那樣,增加征稅。
老百姓則減免掉大部分稅賦。
結束了自古以來,國家總是依靠搜刮民脂民膏為生的局麵,
讓百姓們不再越幹越窮,讓那些越來越富,卻一毛不拔的商賈大戶們,成為納稅主力。
項羽的這一係列措施,實行下來。
丹陽城內外的百姓們,是無不拍手稱快,終於有個不靠壓榨百姓的大王了。
至於那些商賈大戶們,心裏自然是一百個不情願,可項羽也給他們留夠了利潤。
他們還不至於逃走,隻是少賺一點而已,也都還能接受。
就這樣,在新政頒布之後,丹陽城內百姓們幹勁十足,商賈大戶們也服服帖帖的老實經營。
一切都發生了改變,隻有城內的繁榮昌盛沒有改變。
改革成功!
這下,打下天下之後,就能直接發布新律法,將整個華夏大地,帶入一個新時代了。
項羽想到這裏,心中十分激動與自豪,他仿佛已經看到了,一個嶄新的,屬於他的時代,就要到來了。
而其實以前的帝王們,並非愚昧無知,他們也知道那些商賈大戶們有錢,該讓他們多納稅。
可是他們手下的大臣,和國內貴族世家們。
都是有大產業的人,怎麼可能會允許帝王製定出,依靠商賈大戶們納稅的律法,那他們不也也得跟著多交稅了。
而對於帝王來說,錢從哪裏來的,也不是很重要,隻要有錢就行了。
怎麼會為了百姓們的意願,而去得罪自己的親信們呢。
所以千百年來,參與製定律法的那些官僚們,總是這樣的相似,對百姓們橫征暴斂,隻靠搜刮民脂民膏。
而百姓們,隻要能活著,哪怕拚盡全力的活著,也就算了,畢竟千百年沒有變過了。
現如今,已經學會了,如何治理天下的項羽,已再無後顧之憂,他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
一刻也沒有停留,便帶領著他的戰隊,又踏上了打出江東,一統天下的征途。
可他率領大軍剛剛到達曆陽城下,就被眼前的場景震驚了。
隻見城牆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拿著農具的老百姓。
項羽還以為他們是抵禦外敵,自發護城的呢。
於是,便欣慰的上前,說明了自己的身份與來意。
可怎料百姓們絲毫不為所動,表示,誰也不行。
他們都是民福國的子民,誓死捍衛民福國的統治。
這可把項羽弄懵了。
這何時出了個民福國呀,老百姓們怎麼又會如此擁護,這個民福國。
不應該啊,這裏原本就是楚國的地盤,他們應該效忠於我西楚霸王才對呀。
怎麼會誓死效忠於這個民福國呢?我的名聲近期挺好呀,施粥救民。
難道這個民福國的大王,做的比我還好?
就在項羽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曆陽城的守城校尉,洋洋得意的站了出來,向項羽嘲諷道。
“霸王,小的素問大王如今愛民如子,順應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