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
邱永崢畢業於南京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和我是校友,晚我10年。他對戰地報道的那份特殊執著,無論作為校友,還是作為也曾搞過戰地報道的報社同事,我都挺理解的。
邱永崢是目前中國大陸深入戰亂地區最頻繁的記者之一。願意這樣做,首先因為他覺著做戰地報道是很光榮的事情,此外也部分因為他曾經是軍人。在今天的中國,見過戰爭的記者和見過戰爭的軍人都鳳毛麟角,而他同時占了兩樣。
邱永崢進入環球時報隻有3年,但他迅速確立了自己的“特殊地位”。他可以去任何地方、任何國家采訪,要多少經費給多少經費。唯一的要求是他得出活。結果是,他越跑認識的人越多,站的報道位置也越精準。2011年利比亞戰爭爆發時,他和《環球時報》記者郝洲成了一段時間裏在班加西地區唯一的中國記者組,之前的千辛萬苦沒有白費。
邱永崢、郝洲再早一點還成了率先跟隨美軍進入阿富汗前線的中國記者組,在美軍的一個前線排“蹲點”兩周。這段經曆對整個中國新聞界都是寶貴的。
邱永崢的眼睛還盯著敘利亞、巴基斯坦西部等其他動蕩地區,不僅前去探過路,還交了當地有分量的朋友。他對編輯部說,他要逮住敘利亞“最激烈的時刻”。當然,這要看他做記者的運氣了。
邱永崢來環球時報之前就是個“挺有錢的人”,我沒問過他是不是真的,但有一點沒什麼值得懷疑的:他做戰地報道不是為了人們通常所說的“利”。或許對記者職業很投入的人,都會陶醉在隻有這個圈子裏才有共鳴的精神追求中。
經常有人在網上質疑從事戰地報道的人,似乎他們“唯恐天下不亂”,甚至是“嗜血”的一族。這種質疑是無聊的,就像質疑忠於職守的醫生是群心懷鬼胎、唯恐天下人不病的勢利小人。戰地記者心中都有大愛,包括對世界的愛,以及對職業的愛。野心是戰勝不了恐懼的,隻有愛能戰勝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