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你們認識這羅家人?(1 / 3)

雙方說好後,就開始正式走流程,婚期定在了明年冬天。

忙活了一個月,終於找到一間不錯的小宅子,小二進,真的很小的那種,二進院走上幾步就逛完的那種,地段算不上多好,也不是很差,足花了兩千兩。

高氏心疼得直吸氣。

王文林雖心疼道:“京城的宅子買了也就買了罷,總歸是不會掉價,到時候若是不住了,再轉手賣了也好出手。”

京城大小官員無數,那些七八品的小官在京城生活也難。

這樣的小宅子,轉手很快。

若不是王冬初和牙人熟了,這宅子還不一定能拿下呢。

買了宅子後,王文林將剩下的事情交給了王冬初,回家時,還帶了一批貨。

看著自家大哥忙碌的身影,說實話,她有些心疼。

王陽自從說親後,越發努力讀書,讓羅立升都感覺到了壓力。

王冬初瞧著,問他:“要不也給你說一門親事?”

羅立升立刻拒絕:“我比表哥小呢,不急。”

......

躲過凜冽的冬,踏過溫柔的春,捱過酷熱難耐的夏,終於來到了豐收的秋。

五六月小麥成熟,王冬初買的那一片地的小麥全部收割曬幹入庫,許是種子的問題,亦或者是頭一年地裏的肥料不足,糧食的產量說不上多好,一畝不到兩石。

家中不缺銀子,王冬初便沒有把糧食賣了,除去稅糧,其餘的全部放入倉庫。

這些年,氣候總是不穩定,家裏有糧心不慌,若是明年老天爺賞飯吃,再把這些陳糧賣出去,留下新糧來吃。

到了九月份,水稻也成熟了,金燦燦沉甸甸地,看著喜人。

長工們掛著喜悅的笑臉穿梭在田間地頭,大聲討論著水稻種植成功,又看著邊上深溝裏遊頭擺尾的稻花魚笑意更甚。

“咱們家少爺這稻田養魚算是成了吧?”

“這幾畝地不如東邊那幾畝的糧食產量強,魚長得也沒有那麼大。”

“我之前還疑惑少爺們為什麼弄這麼多的什麼試驗地呢,現在我算是明白了,多弄地,就能發現問題,明年就可以少走彎路,直接用那最好的一個方法。”

還有人道:“讀書人就是不一樣,腦子裏的想法一個又一個,不似咱們,隻知道按著老祖宗的法子種地。”

“那可不,我估摸著這一畝水稻能有兩百多斤,再加上這些稻花魚,賣出去一畝也能多個幾百文呢。”

議論聲四起,幹活也真的賣力。

水稻成熟,田裏的水都放幹了,稻田裏的魚全部趕到田邊緣的深溝裏,一點也不影響割水稻。

王冬初身後跟著幾個管事,還有幾個試驗田的記錄工,一邊彙報著試驗田的情況。

王冬初又問:“範家和沈家的田裏情況如何?”

李花和沈若楠非常支持羅立升兩個人的稻田養魚試驗,羅家怎麼種,她們的田也跟著怎麼種,美其名曰給二人提供免費的試驗田。

張管事答:“和咱們這邊的情況大差不差。”

王冬初點了點頭,“京城的天氣涼的早,你分一部分的人出來撈魚,往各家送一點,再拿一部分去西市賣,剩下的全部送入府中。”

京城冬日裏冷,有時候河裏還結冰,冬日裏想要吃上一口新鮮魚非權貴人家不可得,王冬初是沒本事去買那冬日裏的高價魚,有那鮮魚人家也是優先送到酒樓或者直接去權貴街賣的。

她記得府裏有一個廚娘是從贛州來的,贛州府府有一味非常好吃的醃魚,到時候讓廚娘做出來,冬日裏吃鹹魚困難,吃這醃魚臘魚也成啊。

稻花魚身形不大,大多是巴掌長,一斤多,兩斤都算是大魚。

吃著水稻裏的雜草、蟲子以及稻花等長大的,帶著淡淡的稻香,魚肉質鮮嫩,除了魚骨頭多一點沒什麼毛病。

交待完了莊子上的秋收事宜,王冬初就回了城裏。

當天傍晚,莊子上就送來了兩大木桶的魚。

王冬初做主往各家送一點,剩下得讓廚子做了來吃。

廚子也是好手藝,煎煮炒燒燉,每一道魚的味道都不同,卻也不會讓人吃魚吃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