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渭州守衛戰(二)(1 / 1)

遠處的石砲車和樓車緩緩接近,每架石砲車由數名士兵操縱,他們齊力抓住拽索,一起猛然發力,借助杠杆的力量,將石塊或者火油桶發射出去,以壓製城牆上的慶國軍隊。

後方的樓車上設望樓,其上站著兩到三名蒙國士兵,用於觀察渭州城樓上的防備力量,並指揮石砲車摧毀威脅較大的床弩等設施。

在經過一輪短暫的火力壓製後,而後轒轀出動。

轒轀是一種四輪無底的木車,車中可藏匿數十名士兵,車身由濕牛皮覆蓋,不僅能夠輕鬆應對城上的弓箭和落石,沾水的牛皮甚至可以抵禦火攻。

盡管渭州士兵士氣高昂,勇猛異常,但轒轀仍然在火力掩護下,碾壓著昨日的屍體接近了城牆。

而後轒轀內的蒙國士兵迅速組裝鉤梯,鉤住城頭,如螞蟻一般不計代價、不計傷亡地向上攀登。

隨著敵軍不斷展開猛烈的攻勢,城牆上的防禦工事被悉數摧毀,城內的房屋和街道被石塊擊打得破碎不堪。

守城士兵們用盡全力抵抗,投擲石塊和滾木擊退敵軍。城牆上弓箭如雨,沉重的刀劍聲不斷回蕩在戰場上。

士兵們雖然渾身是血,但他們毫不退縮,奮勇作戰。城內的百姓也參與到戰鬥中,男女老少攜手抵抗,為保衛家園而努力奮戰。

然而,隨著攻城戰的進行,城牆上的防線出現了多處缺口,敵軍開始陸陸續續攀登上了城牆。

士兵們雖然全力以赴將他們擊退,但由於敵軍人數眾多,不斷有新的部隊衝上城牆。血腥的搏鬥使得城牆上到處都是殘肢斷臂和屍體,呈現出一片駭人的景象。

戰場上,煙塵彌漫,刀劍交錯,發出淒厲的撞擊聲。士兵們身穿盔甲,手持利刃,汗水和鮮血交織在一起,讓他們的麵容顯得扭曲而猙獰。

刀刃破空的聲音不絕於耳,斷肢飛濺的景象充斥著視野。

雙方戰士在城牆上的狹小的空間內艱難地交織在一起,相互糾纏著,不斷地掙紮和拚命。

他們的目光中透露著痛苦和憤怒,深深地紮根於對方的身體,切割著肉體和靈魂。

激烈的拳打腳踢、刺劍和砍斧,使得戰場上的氣氛變得極度緊張和恐怖。

士兵們爭先恐後地進攻和防守,奮不顧身,毫不畏懼。

他們用力地揮舞著武器,努力地保護自己的同伴,但也不斷有人倒下,屍體堆砌在地上,形成一道可怕的屏障。

混亂的喊叫聲和呻吟聲在戰場上交織,無助和痛苦的呼喊被生死邊緣的人們無情地淹沒。

鮮血染紅了城牆,彙成了溪流,潺潺的溪流中似乎流淌著蒼白的生命。

在渭州的城門前,攻城槌也加入了戰場,這是一種龐大的木製武器,由巨大的木頭頭部和長杆組成。

一群群蒙國士兵在同僚的掩護下,共同操作著攻城槌撞擊城門,通過衝擊力破壞城門的結構。

然而,就在蒙國軍隊破開城門,準備通過城門大開殺戒之時,映入眼前的並不是如羔羊般待宰的平民,而是另一堵城牆——甕城。

蒙軍想要效仿剛剛破門的行動,但甕城中巨大的陷坑阻礙了攻城槌的前進,城樓上的守軍出現,向毫無掩護的甕城之中投擲大量的柴草和火油。

一時間,熊熊烈焰猛烈地吞噬著蒙軍的身體,燃起的火焰散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紅光。被火燒的蒙軍發出淒厲的尖叫聲,痛苦和恐懼凝固在他們扭曲的臉上。

終於,遠處的地平線慢慢地吞沒了夕陽,蒙軍的攻勢還是被擋了下來,猙獰的攻城利器逐漸退離戰場,蕭遠又開始籌劃起了第二天的進攻。

戰場上的硝煙漸漸散去,傷者的哀嚎聲和士兵們的低語聲顯得格外刺耳。

幸存的軍隊開始努力清理著戰場上的殘留物,整理被摧毀的武器,默默地攙扶著受傷的同伴。他們眼神中透露出疲倦和哀傷,但也充滿了對勝利的堅定。

敵軍的退去帶來了短暫的安寧,戰場上的緊張氣氛稍稍得到緩解,將士們開始鬆了一口氣。

但同時,他們深知敵軍的離去隻是暫時的,他們把握著這來之不易的機會恢複著自身的體力,準備迎接第二天的挑戰。

今夕何夕,明日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