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雖然過去了,天氣沒有前些日子那麼悶熱了,但是還是有些燥熱,倒不至於是難耐,可是一向怕熱的承嫻,在屋子裏還是放滿了冰盆降溫,手中還握著玉如意降暑,軟墊上欠滿了圓形白玉石,枕頭上也鋪著玉石,都是為了降暑!
而這幾日呢,胤禛又被康熙派去視察永定河堤的情況,承嫻則一個人在屋子裏守著冰盆,讀書,吃水果。
這樣的生活還是很愜意的!秀玉又巴巴的跑來,福身說
“格格,宮裏的魏公公來了!”
“哦,快請!”
“是!”
於是承嫻趕忙起身,理了理發髻,把書疊了個角放在炕桌上,就下地船上花盆底出去了。承嫻知道魏珠來一準是康熙派來傳話的,承嫻不敢怠慢,趕忙出來,隻見魏珠笑盈盈的走進來,大打千抱拳說道:
“承嫻格格,老奴又來了!”承嫻也笑著,做出一個請的手勢說道
“不知公公前來,還請公公別計較,承嫻未曾遠迎的怠慢了!公公快裏麵請,裏麵還涼爽些!”
“喲格格您還真是折煞老奴了,老奴來是傳達皇上的口諭的!皇上請您到暢春園一聚!”承嫻一邊把秀玉拖上來的茶親自捧到魏珠跟前,一麵笑著應到
“又勞煩公公跑一趟,那好,承嫻這就去換件得體的衣服,馬上隨公公去暢春園見架!”
“好,那老奴就在這品著格格賞的茶,候著格格!”
“公公說笑了!”
說完,承嫻吩咐嬋月伺候著,自己進去更衣,其實承嫻是很不願意的,大熱的天,還要穿戴整齊去見康熙,天哪!可是聖旨下來了,那又什麼辦法,沒辦法!隻能去!誰叫人家是皇帝呢?
於是承嫻讓秀玉去拿衣服,於是秀玉到衣帽間選了一件月白色雙麵緙絲繡湘妃竹的旗服,天藍色的袞邊折枝花樣繡的豆青色小花,清爽客人,為顯正式,坎肩是必不可少的,於是承嫻隻得再套一件天藍色袞邊如意襟繡豆青色細竹葉的坎肩。正扣盤扣著,依娜也進來了,承嫻忙著梳妝也沒有發現依娜紅著眼睛,依娜也怕承嫻看著,於是趕忙上手給承嫻梳了一個清爽立整的帶發架的兩把頭,並在發髻正中插了一支輕巧的薄玉蝴蝶,兩邊插得也都是適合夏季帶的青玉發簪。
承嫻又往手腕子上套了一對羊脂白玉鐲子,釵環叮當作響,滿頭朱萃,盡顯高貴考究!秀玉拿著白色繡梅花的領巾,給承嫻圍上,又往坎肩的斜襟處掛了一條垂青色穗子的翡翠珠子,承嫻又照照鏡子,才款款走出,笑著對魏珠說
“公公咱們請吧!”
魏珠依言,跟在承嫻身後,出了院子,一直到府門口,門外兩頂小轎,魏珠先虛扶著承嫻上了前麵的那頂淡粉色垂紅穗子的金頂小轎,放下轎簾子,自己則上了後麵的一頂藏藍色鎏金頂子的四人小轎,一直到暢春園門口,兩人才下轎,魏珠給侍衛出示了腰牌,便帶著承嫻一直往裏走,康熙則早已在煙波致爽齋等著承嫻,而這時胤祉也同承嫻前後腳到來,於是承嫻見禮,誠郡王胤祉抱拳回禮,胤祉先一步,承嫻稍偏後些一起進了殿,老規矩自報姓名,請安行禮:
“承嫻給皇上請安,皇上吉祥!”
“兒臣胤祉,給皇阿瑪請安,皇阿瑪吉祥!”
“好好,都起來吧!”
二人再次叩頭謝恩,才起身!分站兩邊,等待康熙吩咐!康熙正在看著書,似乎正看到興頭上,隻免了二人的禮便好一會子沒說話!
康熙很多時候都是在這暢春園的煙波致爽齋度過,隻是承嫻很少到這暢春園來。今日還是頭一次進的這康熙的煙波致爽齋,這麼細致的端詳,怪不得康熙總喜歡在暢春園呆著,這裏雖沒有紫禁城的大氣恢弘,可是宮殿建造別致,獨具匠心,仿著江南園林的建築,遊廊彩繪,雕梁畫棟。家具是清一色的酸枝木,精雕細琢,奢華氣派!
康熙所在的煙波致爽齋,設計的非常特別,外麵雖是豔陽高照,可是這宮殿裏卻是一點也不熱,沒見一個冰盆,反而覺得很陰涼,真是奇特。康熙還是無話,承嫻餘光掃視了一眼康熙,隻見康熙一身玉色斜襟雲紋常服,衣服雖是尋常,可是淡藍色的領子繡著一對金黃色的龍,卻顯示出此人九五之尊的身份,好一會子,康熙放下手中的書,才笑著說
“你們先坐下,休息休息,吃些水果吧,外麵天還很熱!再者等等太子!”
承嫻很詫異,怎麼太子也來了?三阿哥來承嫻並不覺得奇怪,因為以往康熙討論學問,西洋文化,胤祉都在場,因為三阿哥胤祉對這些也是很有造詣的,這次叫太子來不知道又是為了什麼?不多時太子趕來了,承嫻胤祉趕忙起身,太子先是單膝跪地給康熙請安
“兒臣,胤礽,給皇阿瑪請安,皇阿瑪安康!”
“快起來吧!”承嫻和胤祉又恭敬的給太子行禮問安,太子頷首回禮,康熙才開口說
“好了,人都到齊了,朕有個想法!想說給你們聽聽!看看你們的意見,再和大臣們說!”康熙頓了一下接著說道:“朕想天下的字有千千萬,許多字有很多種讀法,甚至還有不同的寫法,還有多種的含義,朕一直在想,若是能把這些字編纂到一起,把這些字的音、形、意聚集到一塊,形成一部字典,刊印發行,那麼以後用起來就會方便很多!你們覺得呢?”
“皇阿瑪說的極是,這樣也免於各地方言不同造成的誤解!”
“隻是這不是個小事情!涉及到古往今來的字詞!誰能堪此重任呢?”康熙試探性的問
“兒臣以為,由文淵閣大學士,上書房大臣,禮部等大臣選擇飽學之士,編纂即可!”太子如是回話,胤祉也附和著說
“兒臣也以為太子所言極是!”
“嗯!”康熙點點頭,說道,“朕以為選擇當朝大儒編纂是必然的,但是朕想從你們兄弟中選擇一個總纂官,大臣們不好與朕開口的你們可以臣奏,況且此等大事,由皇子出任為佳!隻是你們覺得由誰來主持為好?”康熙話音才落,
“兒臣舉薦三弟,三弟學識淵博,著有四部文集,盡顯其博學,且三弟結交了不少飽學之士,必能當此重任!”康熙連連點頭,可是心中已經有了些許的重任,其實康熙想讓太子主持,以顯示其重要性,可是太子卻把這個皮球踢給了別人,恐怕眾人中,願意為康熙自告奮勇分憂的隻有胤禛了,可是康熙依舊麵不改色的問胤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