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冰雪消融,氣溫回升,時間在不知不覺當中來到了陽春三月,寒冷的冬季正在慢慢離去,青陽也來到春耕的季節。

楊府內,楊旭跟黃管家兩人坐在椅子上,互相交談著。

“少爺,這春耕就要開始了,今年我們的耕地應該如何安排百姓去耕種。”黃管家提問道。

楊旭聽到自己管家的提問,想了想,回答道。

“除了最先的原住民百姓的土地以外,我們不去管他們種什麼,已經收回的土地和新開墾出來的土地我已經做了相關的安排,進行統一的耕種。”

接著楊旭對在一旁的小環說道:“你去書房,把我們青陽的地圖拿來。”

“是,少爺!”

小環回答道,然後就離開了前廳,往楊旭的書房走去。

不一會兒小環拿著地圖返回,把手裏的地圖遞給楊旭,楊旭接過地圖,在兩人坐著的桌子上鋪開來。

隨著整個地圖的鋪開,整個青陽境內的地形地貌以及各種村的分布狀態出現在了兩人眼前。

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向看去,西邊就是整個青陽山脈,從地圖上看去,整個青陽山脈從青陽境內穿過,同時起碼還占據了青陽將近三分之一的麵積,現在的青陽鎮處在正中心的位置,在鎮子的正北方就是青陽河從青陽山脈自西向東流過,在青陽河的對麵就是上河村跟下河村,在上河村跟下河村的中間有一條青陽河的支流把兩個村子分開,這也就是上河村跟下河村的由來。

接著在鎮子正東方就是王家村,王家村跟鎮子的中間也有一條青陽河的支流把王家村跟鎮子分開,這是青陽境內唯一的兩條稍微大一點青陽河支流。

在王家村的下麵就是鄭家村,接著在鄭家村的對麵,隔著支流的對麵就是石灣村,青陽的鹽礦就是在石灣村,接著在石灣村的西邊,也就是青陽鎮南方就是另一個叫鳳鄉村的村子,最後就是靠近青陽山脈還有一處村子名叫玉峰村,也就是在玉峰村青陽山脈處,發現了煤礦跟鐵礦。

楊旭指著地圖對黃管家說道。

“黃伯,今年的春耕農作物我是這樣安排的,你記一下,在這上河村,我們就集中種植粟米,和小麥。”

黃管家聽到楊旭的話,點了點頭,開口說道。

“沒問題,這上河村比較平坦,耕地也比較集中,確實是比較適合小麥跟粟米,而且這上河村大多數都是新開墾出來的新耕地,而且又經過少爺你要求的的從養殖場那邊用農家肥經過育肥,土地的肥沃度確實是要比下河村好不少,下河村是老耕種區,土地的肥沃程度確實不如上河村。”

“沒錯,黃伯,我就是這樣想的,所以才把粟米跟小麥的種植放在上河村,一是這都是去年開墾出來的新耕地,而且又經過育肥,二是這上河村比下河村平坦,耕地都集中在一塊。”楊旭認可的說道。

“那這下河村少爺你打算用來種什麼呢?”黃管家提問道。

“黃伯,這下河村用來種土豆跟紅薯,這兩種糧食對土質要求沒有那麼高,這土豆就不用我多說了,我們都已經種過兩季了,至於這紅薯你在府內的那個溫室大棚也知道了他的參加如何了,對土質的要求也不高,而且這玩意的種植比土豆還要簡單,你一直守著那玩意,該怎麼種應該比我清楚,我就不多說了,反正就是趁著下雨的時候把紅薯藤往土裏一插就行了。”楊旭回答道。

黃管家聽到楊旭的話,開口回答道:“少爺,老奴我這不也是想讓我們封地多一種高產的糧食嘛,自然是要對這紅薯上心一些,畢竟這可是又一種能媲美那仙豆的糧食。”

“黃伯,這仙豆又是什麼農作物,我們青陽有這樣的糧食嗎。”楊旭不解的問道。

“哈哈,這仙豆就是土豆啊,百姓們把它稱作是仙豆,說這土豆之所以能有這麼高的產量,就是因為它來自天上,所以百姓們就把它稱作為仙豆。”黃管家回答道。

楊旭聽到黃管家的解釋,感到一陣無語,這土豆被你們稱作為仙豆,那到時候這紅薯你們稱作它為什麼,仙薯麼,畢竟這玩意的產量也不比土豆低。

突然楊旭想起了什麼,於是一臉嚴肅的開口對黃管家說道。

“黃伯,你叫封地內的百姓都注意了,這發了芽的土豆和紅薯就不能再吃了,吃了會讓人中毒的,少量的可能不會有人命危險,如果打量食用是會出人命的。”

楊旭之所以在去年的時候沒有提醒,一是因為他當時也忘了,二是因為當時產量也不多,他給每家每戶分的也不多,也就幾十斤,而且當時百姓們也沒有怎麼吃,都留作種了,後麵秋季種植的土豆,因為在冬天,都土豆基本上也不會發芽,而且秋季種植的土豆都被楊府統一給收購了,都用來當做今年開春的種糧,所以才沒有出現有百姓因為誤食發芽的土豆而導致中毒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