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鋪內的百姓聽到李秀芳的解答,於是再次紛紛開口說道。
“張掌櫃,快給我兌換拾尺的布票,這是三十文錢。”
說完那名百姓從自己的錢袋裏數了三十枚銅錢交給了李秀芳。
李秀芳接過銅錢,然後拿出一張麵值為拾尺的布票遞給他。
那名百姓接過布票後,再次開口說道。
“麻煩掌櫃給我扯七尺布。”
說完又把布票遞給了李秀芳,李秀芳接過布票後,叫其中一個店員給他扯了七尺的布,店員裁了七尺布疊好後交給了李秀芳,李秀芳接過布匹後,又從櫃台裏麵拿了一張麵值為叁尺的布票,然後連著布票一起給了那位百姓。
“您收好你的布匹,還有這是找回給你的麵值為叁尺的布票。”
那名百姓接過布票和布票後,說了一句感謝,然後又馬上離開了布莊,顯然是打算把這個消息傳回去給自己的街坊鄰居。
其他的百姓看到這銅錢確實可以換布票,然後用來購買布匹,於是也紛紛拿出銅錢開始兌換起來。
“掌櫃,給我兌換伍尺的布票!”
“掌櫃,我要拾尺的。”
“掌櫃,我要貳拾尺的”
“掌櫃,我要……”
李秀芳看到現場的百姓紛紛開始要求兌換布票,於是連忙開口說道:
“大家別擠,一個一個來,我們現在還有布票,大家不要急。”
在場的百姓聽到她的話,開始排起隊來,有點忙不過來的李秀芳又叫了一個店員隨她一起給百姓兌換布票,有的百姓兌了布票又直接給買了布匹,有的隻是單純的兌換布票,並沒有購買布匹。
最先離開的那個百姓已經開始往自己家的方向走去,路上遇到了問他布匹哪來的,他就直接說在紡織廠開的布莊買的,中間還把自己購買布匹的過程說了一遍,而且還拿出那張李秀芳找給他的布票給別人看。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購買了布匹離開了布莊以後,紡織廠在雜貨鋪旁邊開了一個布莊的消息瞬間在鎮子裏麵傳開了,連接著楊府發行布票的消息也跟著在鎮子裏傳開了來,結果就造成了越來越多的百姓前往布莊。
李秀芳跟三個店員剛剛把第一批來的百姓中最後的一位目送離開,以為可以歇會了,結果還沒一盞茶的功夫,突然一大群的百姓擁入到了布莊的大門前。
“還真的開了一個布莊啊,我看裏麵還有不少的布匹啊。”
“還真是,聽說這些布匹都是紡織廠那邊生產出來的。”
“有認識字的嗎,店鋪上麵的四個字叫什麼。”
“我,我認識,上麵有四個大字叫青陽布莊。”
“別管這些了,快進去問問是不是真的可以買布吧,聽說還要兌換那個什麼布票才能買這布匹呢。”
“對,對,先進去問問掌櫃,到底該如何買這布票,是不是像我鄰居說的那樣,隻要三文錢一尺。”
接著所有的百姓都開始往店鋪內擠去,李秀芳看到一大群的百姓要擁入進來,連忙從櫃台裏走了出來,然後開口說道。
“各位,請別都往裏麵擠,店鋪內容不下大夥,請大夥排好隊,大夥放心,我們店鋪內布票跟布匹都很充足,請排成兩隊,我們一一為你們兌換和裁布。”
在場的百姓聽到她的話,再一看人群,確實如她說的一樣,於是開始排成兩隊,排在最前麵的兩人都開口對著李秀芳和另一個店員開口說道。
“掌櫃,我要拾尺布,這是三十文。”
“小姑娘,先給我兌換一百麵值的布票,然後再給我扯七十尺的布。”
李秀芳跟另一個店員聽到兩人的話,馬上開始行動起來,同時給那個兌換一百麵值布票的找了叁十的布票,然後連帶著布匹一起交給了他。
接著布莊內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幕,在布莊的大門外百姓們開始排起了長隊,李秀芳跟其中一個店員給百姓們兌換或者找零,剩下的兩位店員就開始給百姓們裁剪布匹。
隨著時間的推移,布莊內的布匹在慢慢的減少,楊府給她們送過來的布票也快被百姓們兌換完,這是她們所沒有想到的,她們原來準備的布匹是按三天來賣的,楊府的布票也是按三天的量來的,結果沒想到開業的第一天就這麼的火爆,生意這麼的好,於是李秀芳開口說道。
“各位,現在布莊內的布匹和布票已經不足了,我們需要去通知紡織廠和楊府那邊,給我們送布匹和布票過來,大家請耐心等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