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聽到陳欽的報價,點了點頭,表示還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畢竟這耕地拖拉機的作用和效率就擺在麵前呢。
至於為什麼出口要貴四萬,這裏麵就牽扯到關稅問題了。
杜如晦:“等我返回長安以後,同陛下講一下,到時候在早朝的時候商議一下,看能不能夠采購一批。”
陳欽:“沒問題,不過這交貨還是在下之前說的那樣,隻能等基本上滿足本省以後,才能對外銷售。”
杜如晦:“這個自然,朝廷能夠理解。”
楊旭對於兩人現場談生意這事不發表什麼意見,反正這事對青陽又沒有什麼壞處。
其實青陽對於大唐禁售的東西還真沒有多少,特別是民用方麵的,可以說是沒有,也就軍用方麵的東西禁售而已。
在民用方麵的技術,隻要你願意出錢買,基本上都是可以買到的,不過買的都是落後一代的技術,最新一代的技術自然是不可能賣。
像蒸汽機技術就已經開放給大唐,李世民要是想買也可以,像鋼鐵冶煉技術一樣,已經淘汰的都已經對大唐開放。
這時陳欽突然對著杜如晦說道:
“杜相,朝廷有沒有買蒸汽火車的想法,我們最早一代的蒸汽火車可以對外出售。”
陳欽聽到他的話一愣,回過神來以後驚訝道:
“陳部長,你說的是真的,你們最早一代的蒸汽火車可以對外出售?”
陳欽:“是的,可以對外出售,隻不過這價格有點貴,一個火車頭售價六百萬,帶整車八節車廂的話八百萬,如果朝廷想要的話可以和我們談。”
杜如晦聽到他的話,心裏無比的激動,這蒸汽火車的作用有多大他非常的清楚,不過表麵上還是一臉遺憾的說道:
“陳部長,就是買了也沒有用啊,大唐其他地方沒有鐵路,也沒有修建鐵路的人才,更沒有那麼多的鋼鐵。”
陳欽聽到他的話,笑道:
“沒有可以買嘛,買現成的鋼鐵,或者買鋼鐵冶煉技術都是可以的嘛,沒有修建鐵路方麵的人才,青陽有啊,朝廷可以進行合作嘛,比如聘請建設部那邊的專業人才,或者直接承包給建設部,由他們幫你們修建。”
杜如晦聽到他的回答,心裏更加激動了,他聽到了什麼,居然可以購買鋼鐵冶煉方麵的技術,雖然肯定也是已經淘汰的,但是對於大唐來說,那就是最先進的。
杜如晦:“陳部長,你說的是真的,朝廷可以購買這鋼鐵冶煉技術?”
陳欽:“杜相,我就是工業部副部長,我說出來的話還能有假,隻不過這技術懂的都懂,我就不作過多解釋了。”
杜如晦:“明白,這朝廷方麵明白,不用勞煩陳部長做解釋。”
不過畢竟隻是口頭交談而已,具體操作還是得等杜如晦返回長安以後才行。
楊旭一行人在青陽拖拉機生產廠待了一個下午就各自返回了。
結果不出意外,當天晚上李淵、杜如晦和李孝恭三人體會了一把什麼叫做生不如死和恨不得把眼珠子都摳出來的感覺。
不過好在三人及時的跑到了縣醫院,在縣醫院獲得了一些母乳進行緩解,才讓他們隻是承受了一個半小時左右的痛苦。
三人坐在病房的床上,李淵說道:
“這感覺還真的跟生不如死似的,我們這才經曆了一次,無法想象那些電焊工匠們如何熬過那麼多次的。”
杜如晦:“所以別看他們拿的工錢很高,這背後的心酸別人是不知道的,他們也值的拿那麼高的工錢,青陽正是有這些工匠在,才會發展的如此之快。”
李孝恭:“其實朝廷的工部需要改革了,同樣是工部,同樣是工匠,這對比起來根本就是兩回事。”
“你們回想一下昨天在青陽拖拉機廠楊旭、陳欽以及其他的官員在麵對那些工匠的時候的那種平等甚至帶著一些恭敬的態度。”
“再看看我們大唐官員對待工匠的態度,如果不改革的話,哪怕人家就是把技術送到你手裏,你也趕不上人家。”
杜如晦:“李郡王說的沒錯,大唐要是再不提高工匠的地位和待遇,真的難以追趕,又想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天底下哪有這種好事,以前沒有對比還好,這對比一出來,那就不好講了。”
李淵:“好了,這事你們在這裏說沒有什麼用,要到朝堂上去說,要對世民說才有用,天還沒有亮,這疼痛感已經緩解的差不多了,先睡一覺吧。”
兩人聽到他的話,也停止了交談,重新在病床躺下,並且順手把燈熄滅。
新的一天,長安城東宮內,李承乾的心腹來到他的跟前,對著正在看著青陽小學教材的李承乾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