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英聽到李世民的回答,於是繼續開口詢問道:
“那麼陛下,朝廷方麵打算購買哪些種類的糧種,大概需要多少?”
李世民:“主要就購買兩種,紅薯和南瓜,至於這重量大概在大概在五十到一百噸左右。”
黃小英聽到李世民的回答,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
黃小英:“沒問題,陛下!不知道朝廷打算用哪種交易方式?”
李世民:“青陽對河沙需求現在應該比較大吧,朝廷打算用河沙進行交易。”
黃小英:“是的,陛下!因為今年建設部那邊規劃今年要將整個青陽市的城區麵積擴建到五十平方公裏,所以對河沙,碎石等這些基礎原料需求非常的大。”
李世民聽到她的回答,眼前一亮,居然對碎石的需求也這麼大,五十平方公裏,這已經超過長安城一半的城區麵積了。
李世民突然發現其實他並不窮啊,這青陽缺的東西,大唐有的是啊。
雖然青陽從他們本省也能獲得這些原料,但是他們開采出來的成本跟大唐開采出來的成本比那就高多了。
畢竟他們的人工成本至少完比大唐高三到四倍還不止,而且從那邊運過來比從長安運過來可就費時間多了。
再加上吐穀省現有的四個市也在大搞建設,對這些建築原材料的需求也非常的大,根本就很難滿足青陽這邊。
李世民越想越覺得這裏麵可操作的空間更大了,畢竟這些東西對大唐來說再簡單不過了,而且剛剛釋放出來的勞動力也有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李世民:“那麼朝廷就用這河沙和碎石作為交易,你們這邊是否可行?”
小英:“陛下!這自然沒有問題。”
李世民五人和小英談妥了以後,就離開了糧食部,這具體的操作自然由各自手下的人去辦。
出了糧食部的辦公大樓後,李世民對著四人說道:
“我想我們不管是購買蒸汽機技術,還是鋼鐵冶煉技術,或者是他們第一代蒸汽火車的錢都有了,其實我們並不缺錢啊。”
四人聽到他的話一愣,他們當然知道其實他們並不缺錢,隻不過一下子買這麼多東西,需要付出的礦產資源是不是有點多。
李世民看到還沒有反應過來的四人,大笑道:
“哈哈!你們忘了黃小英剛剛說的什麼了嗎?目前整個吐穀省對這河沙和碎石的需求量非常的大啊,不隻是河沙和碎石,這紅磚、水泥、鋼鐵這樣建築原料需要也非常的大。”
“你們想想青陽本市的擴建規劃,再想想他們新的四個市的城區建設規劃,這裏麵需要多少的建築原料,又需要多少的建築工人,光靠吐穀本省的人手肯定不夠。”
“所以我們要抓住這一次機會,直接把我們基礎的工業體係建立起來,我們不隻是在長安周邊的縣成立產業園,我們還需要在整個關中主要的人口聚集地區成立產業園。到時候最先辦的企業就圍繞吐穀省的這些基礎建設的原材料來,這裏麵需要的人手非常的多。”
“到時候我們不但可以建立起初步的工業體係,還能增加財政收入,更能改善百姓們的生活條件,還能逼著不少的地主和那些貴族們釋放出來不少的土地。”
四人聽到李世民的解釋,也都明白過來了,他們這是可以趁著吐穀省的發展建設直接吃一波很大的福利啊。
房玄齡:“還真是世事無常啊,這伏允間接當中還幫了我們大唐一個大忙啊,如果他不作死攻打岷州,楊旭也不會想到去把整個吐穀渾打下來。”
“這吐穀渾沒有被楊旭打下來,哪有現在這樣的機會,這一下可以直接讓我們從農業為主的賦稅向著工業為主的賦稅過渡了。”
杜如晦:“不過這樣的話,我們就需要立即製定出和青陽一樣的商業律法和勞動律法,其中恐怕有不少的律法都需要製定和進行改善才行。”
“特別是關於工匠地位和工匠收入這方麵的問題,我們大唐的工匠和青陽的工匠相比,不管是地位和收入都相差太遠了。”
“青陽的工匠地位有多高我想陛下和各位也都看的到,特別是手藝越好的工匠,那地位越高,收入更是沒得說,像他們口中的工程師們,不就是我們工部的大匠。”
“但是,我們看看楊旭或者其他的官員們對於這些大匠們的態度,哪個不是當寶一樣供著,那些工廠的管事們麵對這些人的時候,有什麼要求的時候都是以商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