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庇護所內圈外牆壁上貼了好幾張通知。
【關於庇護所對幸存者的最新安排通告】
“第一、庇護所從今天開始將幸存者分為常駐人員與流動人員。
常駐人員:可居住庇護所外圈,享受庇護所保護,每月需提供一定數量晶核,可優先購買庇護所生產的武器、裝備。
流動人員:允許進入庇護所外圈進行交易。
第二、庇護所取消雇傭小隊模式,所有獨立隊伍不享有常駐權限。
第三、庇護所招募大量戰鬥人員、工作人員、農業、醫療、機械等領域專業人士。
打造庇護所公共資源,為常駐人員提供基礎保障。
第四、……”
公告貼出之後,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大群人圍在告示前紛紛議論。
之前麵對所有人員的武器租賃服務取消,隻有常駐人員才能享受。
有的幸存者眉頭緊皺,“新規才出來不到一周怎麼又改了。”
“庇護所是人家的,人家想怎麼改就怎麼改。”接話的同伴說道:“再說這次的規定和上次沒有太大的不同,我反而覺得更加正式了呢。”
“正式點也好,我之前在的那個廠子老大動不動就殺人,這裏已經足夠好嘍!
別剛過兩天安穩日子,就不知天高地厚想這想那,能活著就不錯了。”
最新的規定,願意接受庇護所的保護,那就是自己人,上繳一定稅費就可以接受一些福利。
打散自由者組建的小隊,要麼給庇護所幹,要麼離開這裏自己發展。
除了快遞分揀園區的那批人,最近幾天周圍廠子不少人都在這邊。
他們知道外界人間地獄一般的生活,隻覺得庇護所這規定隻好不壞,畢竟人家沒要你的命就不錯了,還提供這麼多東西。
幸存者們缺食物、缺武器、缺安全的一席之地各種缺,庇護所能夠提供這些東西,要求反而出奇的少。
不少人看完告示向登記點蜂擁而去,能夠在高大圍牆、四座箭塔保護的外圈居住,沒人願意再回到外界提心吊膽。
昨天晚上王烈擔心的狩獵隊找不到足夠的人的情況完全不存在。
幸存者們自己出門找食物獵殺動物要戰鬥,跟著狩獵隊也是戰鬥,庇護所還會提供食物、要是在戰鬥中受傷僥幸沒死庇護所還會養著,自己單幹能有這麼好的事嗎?
五個狩獵隊招人出奇的順利,當天中午就已經招夠五百,領到各自武器出門。
除了戰鬥人員,工作人員這方麵,江承在係統的幫助下一個一個小綠點招人。
這批工作人員需要在種植基地、工坊工作,這兩大廠房是庇護所的根基所在,必須要心向庇護所的人才能勝任。
培養基填滿一號廠房,成為名正言順的種植基地。
大型培養基一月可以收割一茬,錯開日期耕種,每天都能收獲一部分糧食。
工坊產線除了生產道具、護甲、槍支彈藥,還有三條全力生產拖拉機。
馬文斌五人擁有向外戰鬥的隊伍,江承這邊又找到一些人組建運輸、補給包括探索以及尋找高階喪屍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