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都不喜歡中等生,不管孩子處於哪個階段,家長出於對孩子未來的擔心,都希望孩子能成為優等生。一旦孩子學習中等,家長就急了。這樣的心情,我也曾經曆過。
我家路路還是一個小學生的時候,每次聽到親朋好友謙虛地說“我家孩子在班級裏能夠排前10名”的時候,我的心就有些刺痛,因為我家路路是個中等生。
路路一年級時,期末考試考了第20名,那時他們班級有50個學生。路路爸去開的家長會,回來告訴我時,我還能自我寬慰,認為孩子有可能是還沒有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到二年級時,孩子的成績依然看不出有明顯的上升,我開始有點兒著急,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但路路爸一直說:“我兒子能厚積薄發。”所以對路路的學習依然是“放任自流,偶爾監督”。但這都隻是表麵上的,在我心裏,還是希望路路能夠早點成為優等生的。我想每個父母都是這樣的,要說真不在乎孩子的分數,那是假的,但太在乎,又怕傷了孩子。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時路路考試,每次考試回家,我都會假裝不經意地問:“這次你們班級考試考得好嗎?你在班裏考第幾名啊,上遊還是中遊?都考了多少分啊,告訴我一下唄。”每次聽到兒子說:“還行吧”“一般吧”,我的心就開始下沉,但我臉上還得表現出假裝不在乎的樣子。或許我問的次數太多,兒子也感到我這個媽媽“有點煩人”,後來索性不告訴我具體分數,而每次在路路爸那裏聽到孩子具體分數時,我都覺得不理想。
路路二年級時,成績依然沒有起色,而我已經等不及兒子的“厚積薄發”了,決定加強“基礎營養”,強化學習,為他請家教,報輔導班。我和路路爸輪流輔導,甚至對路路采用“高壓政策”,然而那一年孩子的成績不但沒有提高,反而在身心上都受到了傷害,生了一場大病,成績還下降了不少。
路路的這次下降引起了我的反思,我知道高壓之下不會出好成績,對孩子順其自然地教育才對路路的成長真正有利。
也是在那時,在沉下心來回歸到教育本質之後,我才發現,小小的路路其實一直在經受著沉重的心理壓力。在我的高壓下,在老師的漠視下,在優等生的蔑視下,路路的自信心已經遭受到了無情的打擊。他變得不自信,盲目羨慕別人,還覺得自己是最笨的孩子,對很多事情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我意識到,小學時期的成績好壞對於路路的人生影響微乎其微,但自卑、厭學才會使他輸在起跑線上——如果有起跑線的話。
意識到這一點,我調整了對於路路的教育,開始幫助路路減輕心理負擔,拯救他的自信,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我發現,路路除了成績中等以外,他的性格、人緣、能力等都非常卓越,而這些不正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嗎?
對於路路的學習,我不再僅僅關注考試成績,而是注重為路路樹立起正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動機,保護路路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幫助路路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或許正是因為校正了路路的學習動機,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路路的成績在我的“高壓”之後,逐步提升,到中考前已經上升到班裏的前三名,並最終順利進入本市重點中學就讀,並且在整個中學時期仍然保持高效的學習效率,成績穩定在全年級前列。
當然,這都是當路路在小學低年級時候的事。當路路逐漸由低年級升入高年級時,在我與路路成績戰鬥中總是失敗的情況下,我改變了對中等生的看法。直到那時,我才看到,一個中等生所麵對的壓力和可能經受的痛苦。
遵循孩子的天性去引導,而不是拔苗助長,這才是教育的根本。所以,如果你家也有一個小小中等生,不要對他太嚴厲。任何時候,寬鬆的成長環境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都是最重要的,而且如果你放棄對他拔苗助長,在教育的關鍵點上進行引導,你家的中等生也會為你創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