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齊升平元年秋
“今有強鄰環伺,臣等願陛下收斂好戰、遊獵之心,以國事為重。”禦書房內田向安、駱階、韓休等一眾老臣跪地勸諫。然齊帝田光自認大齊強盛、無所畏懼,對於眾臣勸諫雖表麵應著,但事後全然不認。並且差使大將軍杜威等心腹網羅美人以充後宮。
大齊升平三年夏
齊帝田光染病暴斃,年僅三十六歲。大將軍杜威擁立六歲的皇子田啟繼位,次年改元開盛,大將軍杜威依仗自身外戚身份欲把持朝政,然朝內世家文官一脈接連反對。幾番交鋒之下杜威殺心漸起,遂采取諸門客之意,借太師田向安撫濟水災民時,遣死士襲殺。後操縱禦史台捏造羅列五大罪狀,朝堂之上攻訐太傅駱階,駱太傅情急之下怒氣攻心,當場暈厥。次日,駱階太傅上表辭呈,杜威奏請皇命加封駱太傅為福昌郡公,準其攜家眷出太冶城返回祖地新安州西嶺郡。
大齊三關總帥衛將軍魏國公淩青雖手握二十萬大軍但遠在邊關、防範漢國。東都刺史許白手下兵強馬壯,但對京師朝局漠不關心。至於各州刺史更無幾人膽敢仗義執言,至此大將軍杜威無人製衡、憑借掌控京師各軍之威勢,脅幼帝以令天下。
大齊朝堂陰雲密布,諸大臣皆是惶惶不安。史稱“升平政變”。
漢國 安都城
大漢皇宮太極宮之內滿朝文武就是否趁此時出兵伐齊吵作一團。左衛將軍尉遲馳出班說道:“陛下,臣認為此乃伐齊良機。”吏部左侍郎周一凡、戶部右侍郎文譽以國計民生之事接連站出各提反對意見。而龍椅之上那九五至尊漢帝劉彌看著這文武大臣的爭吵,無奈的向著閉目養神的大將軍沐君封看去,問道:“沐卿有何看法?”沐君封略作思索:“陛下,臣以為可出兵。”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皆看了過來,漢帝劉彌:“沐卿既然讚同出兵,可是已有方略。”
沐君封:“臣下所說出兵,並不是東出伐齊,而是北取羌族所占固州、商洛之地。”言畢,右衛將軍衛布仝不解的問道:“今齊國朝堂混亂不堪,百姓人心不穩,我大軍一到,齊軍定不能與我相抗。為何大將軍卻要北上?”
沐君封:“衛將軍此話並不確切,一是今齊國雖朝堂變動,但其邊境汜水關、望關、宜都之地守將兵馬未曾調離,齊國淩青所部兵馬糧草完備。二是兩年前商洛地區勾結羌族起兵叛亂,殺我邊軍,掠我子民,隻因當時與齊國交戰,沒有足夠的軍力平叛,而今府庫充盈,兵甲完備,正是穩固後方之際。三是固州、岷州之地盛產良馬。”漢帝劉彌:“好,大將軍所言有理。馬尚書、齊尚書你們與大將軍商議之後,明日給朕呈上個詳細軍略出來。”兵部尚書馬俊、戶部尚書齊寧躬身回到:“臣遵旨。”
大齊新安州西嶺郡眉山縣福山村祈福觀。
“嘿,老道士,小爺我回來了。”順著聲音看去,一位身穿舊衣衫,但麵容幹淨的少年背著個黑布大包從後院牆上翻了過來,徑直向斜躺在樹下木椅上的老道士走來。少年剛想嚇一嚇老道,卻不曾想那老道翻身過來輕飄飄的來了句:“這次又帶什麼好東西來了?”
舊衣少年一屁股坐到地上,邊解包裹邊說道:“嘿嘿,一隻野雞一隻兔。”老道一臉不耐煩的說到:“愣著幹啥,快點生火、支架子。”“憑什麼,我打來的,還得我收拾,青玄、青玄出來吃肉了。”舊衣少年開始呼喚這小道觀專用庖廚。
“在這呢。”小道士青玄小跑而來。老道:“你跑來了,那香客們萬一來了,你那個嘴笨的師兄啥也辦不了。”青玄:“得了吧師傅,咱這小道觀平常也沒幾個香客來,咱們還是虧了玄貞哥才有肉吃。” 老道:“是啊,近三十年大齊早已不複昔日太平盛世之景象。不過玄貞如今能有這般手段,足以看出為師我教導有方。” 舊衣少年李玄貞撇了撇嘴:“老家夥,忒不知羞。早知學你武功,還得起早貪黑的出門捕獵交學費。我還學個勞什子的無量天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