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世界建築之都(1 / 2)

自帶百科全書係統的賀淮清告訴她:“巴塞羅拉這種特殊的城市規劃是在170年前由社會學家伊爾德豐塞爾達設計的。你仔細看就能發現每個四方格建築其實不是純正的四方格,而是被削成了八角形,角落就是設計的停車位。設計的初衷是讓每一位公民都有使用公共資源的平等權利,而不會產生社會等級感,這也是塞爾達心中理想城市的核心理念。”

柏影又問:“170年前的設計就有停車位了?可是最早的汽車不是130多年前才發明出來的嗎?”

賀淮清:“沒錯,所以最早這個設計應該是給馬車準備的,把建築的直角切掉,也是為了更加方便馬車拐彎行駛。”

柏影簡直就是一點就通,立刻就發現了問題:“原來如此,那豈不是會產生一個很大的問題——現在城市發展離不開汽車,這邊城區幾乎都沒有車輛行駛的主幹道,以這種規整密度又均勻的城區建築來看,豈不是會很容易堵車?”

賀淮清點點頭:“沒錯,當初做城市規劃時沒有想到未來會遍地都是汽車,從20世紀中葉開始,各種汽車尾氣汙染、交通堵塞等問題的確曾經給巴塞羅那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對於要不要拆除建築重新進行城市規劃也引起了不少的爭議。”

此時柏影和賀淮清正驅車行駛在巴塞羅那的城區,卻並沒有感覺路上擁堵,她聽得津津有味,又接著問:“那到現在既然城市沒有重新規劃,最後又是怎麼解決了堵車的問題呢?”

賀淮清:“按照一般的邏輯,城市堵車的話就需要擴建馬路或者多建幾條路,巴塞羅那卻反其道而行之,既然堵車的話,那就不要讓車走了。從十幾年前開始,巴塞羅那就開始製定了‘超級街區’的計劃,城區很多有格子街的地方開始限速10公裏每小時。”

柏影震驚:“10公裏每小時,那不就比步行稍微快一點點而已?”

賀淮清點頭:“沒錯,相當於強製把市區很多地方變成了步行區,但是這樣做反而為戶外活動騰出了空間,很多街頭集市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甚至連空氣汙染的問題也一並解決了。最重要的是,在這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拉得更近,在這種交通不發達的地方,商業沒有變得凋零,反而變得更加興盛了。也就是說,這裏是一座由人主導的城市。”

兩人說話間就把車停在了街區附近,沿著街區的集市往市中心區域走去。

柏影慢慢就領會了賀淮清所說的“由人主導的城市”,這裏的人似乎都很熟識熱情,街頭的娛樂活動也非常的多。即使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速度很慢,但是卻處處充滿了人文氣息,完全不像其他大城市那樣冷冰冰。

巴塞羅那如今的成功對於其他地方也是不可複製的,因為這離不開它本身就是一座經濟發展到了一定地步,資源也相對豐富,所以才能更加考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提到巴塞羅那,就不得不提那位以一己之力撐起整座城市旅遊業的鬼才建築師高迪,巴塞羅那的9個世界文化遺產就有7個出自他手,而柏影他們現在正要去的,就是位於市中心的高迪代表作——聖家族教堂,這是一座天主教教堂,也是高迪生前最後一件作品,目前已經建設了近140年,至今仍未修建完成。是世界上唯一一座還未完工就被選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