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正是紅梅似火時,
城郭處處雪絲絲。
老狐潛誌傳真道,
赤色峰巒挺秀姿。
話說在內蒙古的東南部,有一座紅色山峰,甚是醒目,那地方也因了這峰而得名,叫赤峰。
赤峰,真說得上是地靈人傑!
這山的峰頂,狀如雞冠,紅日初臨,望去恰如一隻金雞,正昂起頭,仰望著天上的走遠的星星在呼喚早晨。
據說作為“印石三寶”之一的雞血石,色彩鮮豔,光澤晶亮,如朱砂燃火,光美絕倫,最早在我國的浙江昌化發現,它的昂貴,黃金、碧玉無法與之相比。誰若手中有塊雞血石,肯定會視為珍寶。
這日,玉石收藏大家和樂來至赤峰山下。仰頭觀望,見這山狀如雞冠,旭日東升,望去恰如金雞司晨,感到這山極有靈氣,於是突發奇想:這山峰如雞冠,那山體便是雞頭、雞身!有雞頭、雞身,怎能沒有雞血?這山莫不是雞血石構築而成?他走到山下,不由得驚叫:
“大造化,大造化!”和樂雙膝跪下,嘴裏隻是不住地叨念,“果然是雞血石,果然是雞血石……”
誰料,他竟一跪不起,樂極生悲,笑死山下。
你道這和樂是何人?
原來,這“和”姓起源於卞氏,源自春秋時期的楚國。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荊山下有一地,三麵隔絕,唯東南一隅才通人徑,頂上有池,周圍40餘步並有石室,住著一個叫卞和的人。這人最是精通玉石,被後人稱為識玉伯樂。
一日,卞和見有鳳凰棲落於此山一塊青石板上,不由得大喜道:“有道是鳳凰不落無寶之地!”於是在鳳凰落下的地方尋得一玉。這是一塊外表尋常而內裹美玉的玉璞。卞和把玉帶回家中,托於掌上,連看數日,終於看明:此乃歲星之精,墜於荊山,化而為玉,喜不自禁,連連讚歎。他想這樣的寶玉不應該為俗人所有,一定要獻給國王。他費盡周折,見到了楚厲王,把玉獻給了楚厲王。厲王令相玉人鑒定,相玉人隻看了一眼,便哈哈笑曰:“石也!”小小的山野之人卞和竟敢用一塊石頭欺君罔上,厲王下令砍斷了卞和的左腳。厲王死後,卞和癡心不改,又將玉璞獻給楚武王,楚武王仍令相玉人鑒定,這回相玉人細心觀賞半日,冷笑一聲,依舊說:“石也!”武王又以欺君之罪下令砍斷了卞和的右腳。失去雙腳的卞和是何等悲傷?他抱著玉璞哭了三天三夜,眼淚哭幹了,繼而眼中出血。武王死後,楚文王即位,他得知卞和的經曆後,派人去問卞和,卞和說:“我把眼淚哭幹,不是因失去雙足,而是有人把寶玉說成石頭,把忠誠之士說成騙子!”楚文王讓玉匠打開玉璞,正麵看白玉無瑕,側麵看碧綠晶瑩,果然是一塊美輪美奐的稀世寶玉。文王大喜,命為“和氏璧”。隻因這“和氏璧”是稀世珍寶,後來引出“完璧歸趙”等許多動人的故事,在此不提。這文王想到卞和獻玉的赤誠,把一位愛妃獎賞給卞和。這位文王的愛妃嫁給卞和後,生得一子。二人覺得他們的姻緣皆因這“和氏璧”,為了紀念,便讓兒子姓和,於是成為和姓的一支。和樂就是卞和之後。
有人說和樂是因喊出赤峰是雞血石構成,泄露天機而死;有人說作為一個玉石收藏家,他見到一座山是價值連城的雞血石構築而成,過於激動,突發心髒病而死。到底和樂死於何因,已無法知曉,但是和樂臨終吐出一口氣來,從此,這山每日煙霞照耀,祥瑞蒸熏。
多少年來,赤峰地區在曆年高考中升學人數一直穩居內蒙古自治區第一,人才輩出,遍布大江南北。
一良辰吉日,一位國家元首女兒大婚,人們發現那位“駙馬”居然是赤峰人!因而民間便有一種說法:“好女必嫁赤峰男,好男要娶赤峰女。”
有人說這皆是那峰的靈氣所至。
這日,赤色山峰上,陽光普照。山崗上蹲著一赤尾老狐。那老狐狸,皮毛黃中帶黑,夾有幾塊赤色,目光炯炯,像是用雞血石雕刻而成。它朝太陽拜了幾拜,突然撲向雲天,很快從半天雲中飄落人間,要憑借它的睿(ruì)智為孩子們解難、增智。後事有詩為證:
數度春風化妙猷,
幾番霜霽碧空透。
頂風逆水雄心在,
壯誌淩雲寫春秋。
注:(1)猷(yóu):謀略。
(2)霽(jì):雨雪停止,天空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