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倒沒說假話,他確實是個奇怪的西洋鍾燒友,經常寫信給廣東官員,要求他們見到西洋商人,務必多弄幾隻座鍾來。老頭這輩子沒別的愛好,一是喜歡別人倒黴,二是喜歡給正常人添堵,第三就是喜歡聽座鍾的滴答聲了。
傳旨,命大學士和珅負責招待西夷來使,教導他們如何正確地撅腚磕頭。然後乾隆皇帝起駕,去避暑山莊度假去了。
百官們興高采烈,跑前跑後,忙著安排英使覲見禮儀。就在這一片和諧的氣氛之中,任誰也想不到,那馬戛爾尼來華,背後有著一個天大的陰謀。
啥陰謀呢?
(15)中國人太原始
就在乾隆皇帝東征西討,大興文字獄,屠殺知識分子,試圖讓中國退回到原始社會的時候,英國已經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起了君主立憲製度,以三權分立替代了封建**。而後工業革命解放了生產力,大批的商業產品從流水線上“嘩啦啦”地生產出來。
然後英國佬現一個鬧心的問題:他們需要市場。
毫無疑問,中國這邊有個巨龐大的市場,正在閑置。但是中國的體製超級的原始,看似十分龐大精密,卻缺乏任何有價值的社會功能,皇帝高高在上,對國家的經濟展及民生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這讓英國人詫異又惱火。
於是英國人就琢磨,派一個能忽悠的家夥去中國,看能不能把中國的皇帝忽悠暈了,說不定他一犯傻,放鬆禁錮,允許中國人向文明進化,那豈不是個雙贏的好法子?
於是使者卡思卡特興衝衝地出了,船行半路,忽覺身體不舒服,躺在床上再讓海浪這麼一顛簸,竟然一命嗚呼,蒙主寵召了。
你看這扯不扯,英國人好不掃興。
此後整整五年,英國人才又找了個合適的人選,這就是喬治·馬戛爾尼。
這廝為什麼就是合適的人選呢?
這是因為,馬戛爾尼的外交經驗,豐富到了嚇死人的程度。他擔任過英國駐俄國彼得堡特使,出任過格林那達總督,又做過印度馬德拉斯聖喬治要塞的總督兼管理會主席。總而之,馬戛爾尼這一輩子,一直在東方瞎轉悠,所以派他來忽悠乾隆,應該是最合適的。
臨行之前,英國外交大臣亨利·鄧達斯專門找馬戛爾尼談話:喬治啊,對於這次的任務,你有沒有信心啊?
馬戛爾尼:……我琢磨著夠嗆,你們真的不了解中國人,那些怪物太原始……
亨利·鄧達斯:還沒有出,你就泄了氣,這怎麼行?你聽我跟你說,你這次出使中國,主要是完成以下任務:一是別讓中國廣州的官吏再勒索我們了,那些家夥太黑;二是想辦法弄一個口岸,能多弄幾個更好;三是廢除或是降低關稅;四是要在沿海的隨便哪個島上搞個便利店;五是讓我們的貨物進入中國,並保證我們從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就這麼簡單的五條,不難為你吧?
馬戛爾尼:閣下,我跟你這麼說了吧,真要是有誰能完成這項使命,我管他叫爹都行。
亨利·鄧達斯:你……我這麼跟你說好了,靈活,原則的態度就一條,靈活。你到了中國,隻要不損害國王陛下的尊嚴,不傷害到你自己的尊嚴,一切條件都可以答應他們。
馬戛爾尼:閣下,聽你這樣說話,就知道你一點也不了解中國人。我實話跟你說,中國人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除了侮辱並損害你的尊嚴。
亨利·鄧達斯:……喬治,你的心理太陰暗了,中國人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怎麼可能像你說的這樣操蛋?你給我一句話,到底能不能幹了這活?
馬戛爾尼:不能!
亨利·鄧達斯:……不能也得去,反正這次是東印度公司支付你們使團的全部費用,不去白不去。
馬戛爾尼:那……我就硬著頭皮去一趟吧。
馬戛爾尼臨行之前,讚助此次出訪活動的英國東印度公司董事長培林,給兩廣總督郭世勳寫了封信,信上說:
前聞中國皇帝八秩正壽,原冀僑居廣州之臣民應派委員赴京祝嘏,乃嗣聞祝嘏委員未克及時遣派,良用歉疚。茲欲中國皇帝生友誼,並增進兩國之邦交,擴充兩國人民之商業,特派遣馬戛爾尼充特派大使,其人貴胄顯秩,曆任國家要職,德行才能兼賅具備,茲以全權代表敝國君主聘於中國皇帝禦前,並代致其懇切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