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仔細分析一下,他們為什麼這麼評價曹操呢?首先,曹操是誰?是當今大漢最有權勢的大宦官曹騰的孫子。這就好比,你遇到了正國級幹部的孫子,你該怎麼說?那必須是有前途,而且前途大大的,你要說人家是個混混,那不是沒事找抽嗎?再說許劭,是曹操主動去見的,許劭本來不想說,但是經不住曹操問呀,許劭必須給一個讓曹操接受又不太違心的答案。
於是,隻好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得虧是後來曹操成功了,他要是失敗了,這話絕對也流傳不下來。適逢亂世,捧臭腳給人算命找飯碗的人多了,能安天下的估計沒有幾萬也得幾千。反正曹操是信了,樂得屁顛屁顛的。信念是個很神奇的東西,不信也就算了。但是信了就會無時無刻影響自身的抉擇。能臣和奸雄困擾了他一輩子。
如果當時有個算卦的說他能做皇帝,或許他就不用那麼糾結了。因為沒幾個人真的能算準。話說曹操20歲那一年,因為世家子弟的緣故,被舉孝廉開始做官。“舉孝廉”是漢代發現和培養官吏預備人選的一種方法,他規定每20萬戶中每年要推舉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職。
這裏在補充講一個《三國演義》開篇講張角是不第秀才,問題來了,東漢末年,有秀才這稱呼嗎?一般人印象中有科舉才有的秀才、舉人之類的稱呼。科舉製度隋朝才開始實行。東漢和隋朝中間隔著三國魏晉南北朝,漢朝的人怎麼有秀才呢?
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搞錯了嗎?沒有搞錯,秀才這個稱呼很早就有了,在漢以前就有了,不過不是一種特定稱呼,是對有才人的一種稱呼,就像現在小哥哥、小姐姐用來稱呼帥哥美女一樣。到了漢朝,察舉製出現後,就成了一種特定稱呼,因為東漢的開國皇帝叫劉秀,秀才與劉秀的秀範忌諱,所以就把秀才改稱為茂才。舉孝廉製度規定,被舉之學子除博學多才外,更要孝順父母,行為清廉。大家看行為放蕩的曹操哪一點符合了?
有後台就是不一樣,而且他這個官還不小呢,洛陽北部尉相當於洛陽北城區的公安局局長,到任之後,曹操立刻顯現了他的非凡之處,在衙門、四門各放了十條五色棒,有犯法的,不論豪貴都得挨揍,這就叫法律麵前人人平等。中常侍蹇碩的叔叔,夜裏不睡覺。提著刀在街上遛彎,剛好被曹操巡夜發現,當場捉拿,五色棒伺候。
在這期間,很多惡人都被他治得服服帖帖,因此威名頗震。曹操為什麼出名?因為他秉公執法,因此曹操也得罪了不少人。那麼為什麼沒人敢動曹操呢?因為有強大的後台,可以對比下劉備三兄弟,官肯定做不得,就算坐了也坐不穩。
不久之後,曹操就調任頓丘令,頓丘在今天的河南濮陽市清豐縣,也就是說,曹操從公安局局長變成縣長了。那麼曹操這是貶官了還是升官了?其實看你怎麼理解了。
曹操揍權貴確實得罪了人,把他調走,是家族為了保護他,從這個角度來說就是貶,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說,到了地方更可以全方位鍛煉能力,那就是升官。
總之,曹操的成功不是他一個人的成功,是他父親的成功,是他太監爺爺的成功。如果曹操成功的難度是50,那麼劉備的難度就是100。大家再琢磨,煮酒論英雄時,曹操為什麼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就是對劉備的一種認可。
一路走來,誰是什麼情況大家都門清,正國級幹部的孫子和一個賣草鞋的一起喝酒,這已經說明一切了。對於劉備,曹操是好奇的,這哥們是怎麼做到的?就靠著一副好嗓子,叫賣自己是皇室宗親嗎?顯然不是,這哥們真是個英雄,所以曹操是佩服劉備的。
扯遠了,曹操公安局長不幹,跑到潁川來幹嘛呢?咱們下回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