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漢靈帝為啥信任十常待(1 / 2)

張飛怒打督郵後,劉備棄官,兄弟三人一同去投奔了代州劉徽。劉備現在又成光杆司令了,但是別急,亂世就是機會多,劉備的機會很快就來了。

話說自從張軍打小報告後,十常侍就危機四伏,整宿整宿的睡不著覺,大把大把的掉頭發。看來是時候來一場清洗行動了。他們互相商議,但有不從己者誅之。

於是一場大規模的排除異己的運動,就此拉開了序幕。在地方上,趙忠張讓差人向黃金有功者索要金箔,給錢的自己人,不給錢的全部開除,中央上,向朝中重臣皇甫嵩、朱儁索要錢財,皇甫嵩和朱儁二人表示,我們一毛錢都沒有,你們能把我怎麼樣,能怎麼樣,就地開除。

咱們前文說了,皇甫嵩是冀州省長,朱儁是首都市長,太監們一句話就全給罷免了。剿滅黃金的三巨頭,最倒黴的盧植反而現在成了最走運的人了。

與此同時,還有更騷的操作,空缺的職位怎麼辦?必須得有人補上呀,漢靈帝又封趙忠等為車騎將軍,張讓等十常侍接封列侯。侯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階級標誌,就是人與人的等級劃分。封侯標誌著你成為統治階層的一員,也就是國家的股東。

當官在大部封侯,那也是職業經理人,這也是為什麼李廣那麼執迷於封侯的原因。不封侯就是打工仔,誰想一輩子做打工仔呢?漢靈帝封太監作少降作侯,給太監們股份,確實是有點兒過了,因為他從根上破壞了帝國原本的晉升體係,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不如幾個太監張張嘴,這不就寒了大家夥的心了嗎?這就好比你在公司天天996,結果人家動動嘴皮就把你的業績拿走了。你心裏能平衡嗎?

所以導致的結果就是朝政與壞,人民積怨。大漢王朝,從朝廷到民間都亂成了一鍋粥,越亂越是創業的好時機,畢竟亂世出英雄,封口的豬又能起飛了。

長沙曲星就趁機作亂,於揚張舉、張淳造反,張舉稱天子,張淳稱大將軍。補充知識點,於揚就在今天的北京天津一帶,造反當皇帝的,張舉是第二個,張舉、張淳他倆都姓張,但是沒有親戚關係,而且他們還都做官,是朝廷的官員,屬實是漢朝的窩裏鬥。

第一個稱皇帝的叫許昌,他們前麵文昌講過,他們一南一北,互相呼應,全民創業,遍地開花,告急的文書如雪片,十常侍皆藏匿不奏,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十常侍不奏呢?肯定是上報對他們沒有好處。大家可能就問了,造反,又不是他們造。他們怕什麼?

首先,靈帝前腳給他們封侯,後腳天下大亂,這不是自己砸自己的飯碗了?其次,皇帝為什麼給他們封侯?還不是他們吹噓自己有多能耐,在自己的領導下,天下多麼太平,他們能打自己的臉嗎?第三,奏章上大家能寫什麼?肯定要分析造反源頭,找人背鍋就一定有人罵十常侍,他們能自己給自己上眼藥嗎?所以一定不能報。可是誰能想到朝廷裏有壞人?

這一日,漢靈帝在後園與十常侍聚餐,很突然搜的一條黑影,見一大富劉桃跑到靈帝前大哭,別提都掃興了。漢靈帝問其故,你家誰死了?說出來讓朕開心開心。劉桃道,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焉宦共飲宴,不是我家死人了,是你老窩都要被人端了,還擱這兒喝呢?劉桃不是一般剛,當著十常侍的麵罵人是閹人,漢靈帝就說了,少扯淡,大漢王朝天下太平,你是不是瞎呢?劉桃就給漢靈帝列舉了三條來證明誰才是眼瞎。

一、四方叛亂,作為皇帝你看不見,二、十常侍是賣官,作為皇帝你也看不見,三、朝中忠良之輩都跑光了,作為皇帝你還是看不見。事實證明你才是真的眼瞎。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那麼一旁的十常侍什麼態度呢?麵對指責,一般人肯定是否認三連,但十常侍不是一般人,他們比一般人少了一般東西。

自古皇帝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大有人在,但是這群太監太牛了,他們能隻用三句話讓皇帝愛太監不要江山。那麼他們說了哪三句話呢?大家來學學他們的說話藝術。第一句,大臣不相容,臣等不能活矣,這叫偷換概念。把政治問題變成了彼此爭寵的後宮問題,十常侍立刻就成了漢靈帝寵愛的受害者。第二句,願起性命歸田裏,盡將家產以助軍資,這叫以退為進,對皇帝表忠進,我們隻想活,願意把一切都給皇帝您,我們的心裏隻有皇帝您和大漢的江山呀。第三句,什麼都不說,他在漢靈帝的腳下就是哭,這叫此時無聲勝有聲,還辯解個啥?一切都在眼淚中了。

現在問題就變成了,因為漢靈帝的愛給十常侍招來了大臣們的嫉妒,到頭來都是愛情惹的禍,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本來挺占理很嚴肅的一件事,就這樣變成了一地狗血,漢靈帝一看太監寶寶們那麼委屈,自己必須得直楞起來啊。然後漢靈帝就完全跑偏了,還將心比心的給劉桃解釋,朕也是個人,朕就不能交幾個知心朋友嗎?朕隨便認兩個爸爸,叫叫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