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何進暗中派人在河間驛庭用鴆酒毒殺董太後,帶靈柩回京後葬於文陵,斬草除根,這是何進做的其實沒多大問題,但是她萬萬不該托病不出,你不參加葬禮不就是給人留話柄嗎?何太後再說也是漢靈帝的親媽,何皇後的親婆婆呀,而且此時流言四起,說是何進下的毒,鴆殺董太後想要謀反,這麼好的機會。袁紹怎能錯過,他開始攪了,他跟何進說,在外散布流言肯定是張讓,段珪這些死太監,他勸何進,趕緊的麻溜的誅殺太監,要不然日後必有大患。
原來竇武想欲殺誅宦官,就是因為謀劃不夠機密反而被殺,現在主公手下兄弟將士們都英勇無比。如果使盡全力,大事全在掌握之中,這是不可多得的好機會。千萬不能喪失,袁紹說的有道理,那麼何進什麼態度?何進還要商議,和誰商議?當然是何太後了,畢竟喝水不忘挖井人嘛,但他還沒去商量,張讓就知道了。張讓為啥能立馬知道消息,說明何進身邊有張讓安排的耳線,這幫太監可真不是吃素的。何進和何太後的一舉一動,都在他們的掌握中,張讓就馬上找何太後的弟弟何苗,送了許多金銀,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何苗就給何太後吹耳旁風,大將軍輔佐新君,不行仁慈,專誤殺伐,今無端又欲殺十常侍,此取亂之道也。
由此可以看出,何進跟這個同父異母的弟弟,估計平時關係就不好,關鍵是何後也被太監們伺候的很舒服。弟弟說的在理啊,等何進入宮一說這事,何太後就火了。太監管理皇宮是慣例是規矩,其次,皇帝剛死你就殺他的舊愛,這就是不尊重皇室,何進本是沒決斷之人,聽太後言,唯唯而出,沒有決斷是《三國演義》給何進的評價,何進為什麼非要征得何太後的同意,咱們前麵文章分析過了,因為他怕單謀反的罪名,這已經是何進第二次向何太後提議要殺十常侍了,宦官們不會再給他第三次機會了。
咱們再說袁紹,他兩次進言殺宦官,他是沒有後路的,一旦太監翻盤,他第一個完蛋,所以他著急啊,何太後不同意,那就逼她同意。袁紹是個攪屎棍,可沒有屎,他不就攪個寂寞嗎?
當務之急就是引屎入城,袁紹又向何進獻上一計,要他調外地兵力入京剿除宦官,何進聽後一蹦三尺高,此計大妙,兄弟你太有才了,這麼個餿主意,肯定有人不同意呀,主部陳琳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主部是文官,相當於現在的秘書。陳琳就說了,萬萬不可呀,閉著眼睛治國,這不是瞎折騰嗎?你那麼大的權柄,不是想殺就殺嗎?為什麼要招外臣入京?到時候英雄聚會,各懷一心。
根據黑暗森林法則,你怎麼知道來的人都聽你的,都按照你說的辦,到時候人家支持宦官,反戈一擊怎麼辦?功必不成,反生亂矣,何進也是要麵子的,你這麼說,不是說我管理不了天下英雄嗎?這是瞧不起我呀,這時突然旁邊一人鼓掌大笑,此事易如反掌,何必多議,這位又是誰呀?曹操曹操,為什麼發笑呢?他又有什麼高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