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袁紹和曹操願意陪何進去送死,他們真的對何進忠心嗎(2 / 2)

軍士們都像脫韁的野馬一樣,何進的部將吳匡殺入內廷,見何苗提劍而出,何苗是何進的弟弟?可是吳匡卻說,何苗同謀害凶,當共殺之,然後何苗被眾人砍為齏粉,問題來了,吳匡是何進的部將,他為什麼要殺何進的弟弟呢?何苗和十常侍同流河汙,絕對是死有餘辜,可謀殺何進這事他肯定是沒有參與,但是大家都殺紅了眼了,誰會聽你解釋呢?而且事情也沒有那麼簡單。

此時,朝廷早就分為了三股力量,以何進為代表的外戚,以十常侍為代表的宦官,還有一股就是以袁紹、曹操為代表的世家大族,如果宦官沒了,誰是受益者,真的是何進嗎?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袁紹挑撥外戚和宦官翻臉,其實贏的就是士族官僚,袁家就是世家大族。

吳匡說是何進的部將,實際是站隊士族官僚這一邊的。所以他的行動應該提前已經得到了袁紹和曹操的授意。你可能要問證據呢?咱們把時間退回到何進進宮之前。

原文清楚的寫道:袁紹、曹操各選精兵五百,命袁紹之弟袁術領之。也就是說,吳匡肯定是袁紹和曹操選出來的,而且這一千人就是殺宦官的主力。

更詭異的是袁紹和曹操。那麼能說的主,何進一人進攻,在最關鍵的時刻,他們居然沒有阻攔一下,隻能說明一點,他們已經放棄何進了,何進死了,何苗就是最大的。如果何苗繼承了何進的位置,那何進不就是白死了嗎?

所以,何苗也必須死,按照計劃何進一死,他們就立刻屠殺宦官,緊接著控製皇城,挾皇帝太後下旨,阻董卓入京,作為首要功臣,袁紹和曹操一舉上位,朝中的官僚和世家大族會成為這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這也是為什麼朝臣集體消失的原因?他們看著都辭職了,其實一個個都在等何進死,何進一死,他們就全都冒出來了。

但是誰都沒有想到,這個計劃出現了一個致命的紕漏,他們把皇帝給搞丟了。這個責任都是袁紹的鍋,他殺太監太上癮,亂殺無辜,也就算了,他把主要的兵力投放到了殺人滅口上,忽略了至關重要的棋子皇帝。後文群雄割據的時候,袁紹的謀士沮授就建議他挾天天子以令諸侯,他就是不聽。所以袁紹這個人精於算計,但是格局太小。

相比之下,曹操格局可就大了,給皇宮救火的是曹操,讓何太後主政是曹操,尋找皇帝的還是曹操,全都是從大局出發。當下最重要的是穩定局麵,是找到皇帝,是不讓董卓進京,可碰上豬隊友袁紹,曹操也沒得法子,茫茫人海上哪去找小皇帝啊。

那麼小皇帝到底去哪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