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兵強馬壯,為何卻要向袁紹和劉表索馬借糧,咱們書接上文。
話說,袁紹奪取冀州後,在冀州搞得有聲有色,袁術可就不爽了,為什麼不爽呢?前麵我們說過,袁術是嫡子,袁紹是庶出,在古代庶出和嫡出差別很大,基本上隻有嫡子能夠繼承家身,庶子隻能是當個家臣。
所以,袁紹雖然是哥哥,也是沒有繼承權的,他應該被袁術壓一輩子,但是因為袁紹被過繼給了伯父袁成,就成了袁術的堂哥,關於袁紹的身世也是一段曆史之謎。
魏書中說:紹逢之庶子,出後伯父成,東晉史學家裴鬆之對這個記載就很費解。什麼叫出後伯父成?就是袁紹剛出生就被袁紹撫養,問題是沒有這樣過繼的呀,哪有直接把嬰兒抱走當兒子的,起碼也得養一陣子,等孩子斷奶吧。
所以就有一個推測,袁紹的親媽就在袁成府中。也就是說,袁紹是袁逢不知道和誰偷情生下的野種,剛好袁成沒有兒子,於是他把袁紹當成了自己的兒子,後來袁成早逝,也沒有兒子,於是袁紹就承襲了袁成一脈。
庶子袁紹搖身一變,成了袁氏家族的長子長孫,所以袁術不服氣,你要是不走狗屎運,你的位置應該是我的呀。當然了,在袁家內部,袁紹肯定是不能與弟弟袁術相提並論的。在袁成死後,袁紹是以袁成之子的身份寄居在袁逢家,由於是寄人籬下,袁紹在家中的地位,自然比不上袁術。而且在袁術眼裏,庶子始終是庶子,他就是瞧不起袁紹。
其實漢末天下大亂世,實力最強者,莫過於這兩兄弟。如果他們聯手將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麵貌。別說孫權、劉備,即便是曹操都難有出頭之日,三國的局麵也難以形成。
不過,這哥倆不但沒有走到一塊,反而爆發了多年戰爭,有著血緣之親的兄弟,卻遠遠比不上劉關張結拜的兄弟之情。袁紹和袁術之間不僅僅隻是身份的問題,而是利益,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全國。
因此,袁家擁有一股極為龐大的政治資源。袁紹跟袁術兩兄弟的矛盾根源,實際就是這一股政治資源的繼承權問題。袁家發於汝南,而後期董卓把持朝政後,袁術留在汝南一帶發展。袁紹則跑到河北的渤海去發展,其實就是爭奪政治資源的表現,銳意進取的一派跟隨袁紹,是為新袁家,守舊的支持袁術,是為老袁家。
在討董聯盟的時候,袁術是後將軍南陽太守,官位是最大的,但就是因為袁紹的輩分比他高,就搶了他的位置。袁術心裏委屈,可又沒地方說理,何以解憂。唯有薅羊毛。現在袁紹奪了冀州之地,搞得越來越好。
袁術便遣人向袁紹索要兵馬糧馬,在袁術心裏,他才是袁家正統。你袁紹理應輔佐我,所以他就派人找袁紹求馬千匹,袁紹一聽,你這胃口也太大了,一千匹馬是什麼概念?你知道嗎?公孫瓚的精銳白馬義從也才五千匹馬,你給我死去,有多遠死多遠?袁紹不開心,袁術更不開心,何以解憂。換個地方薅羊毛。
袁術在向袁紹索馬千匹不成後,又遣使向和自己接壤的荊州劉表借糧二十萬擔,大家知道二十萬擔糧食是什麼概念嗎?咱們把一旦折合為現在的一百斤算,二十萬擔就是兩千萬斤。你算一人一年吃一千斤口糧,這也可以讓一隻兩萬的軍隊吃一年了。大家看袁術想的還挺美,薅袁紹和劉表的羊毛,剛好可以組建一個騎兵團,劉表又不傻,袁紹都不給他,他憑什麼給呀?劉表表示,現在哪有糧呀,你找我要,我找誰要?地球有多遠,你就給我滾多遠。
這裏其實有個讓人匪夷所思的問題。袁術占據富庶,人口眾多,錢糧充足的南陽和汝南,錢糧馬匹應該是不缺的。他為何四處向人索馬借糧?這裏大家細想一下,袁術應該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的真實用意應該是以要馬借糧的名義,試探袁紹、劉表的態度辨別出是敵是友。大家看,袁術試探袁紹和劉表時借的東西也很巧妙。馬匹是冀州特產,荊州物產豐富,是重要的產糧區,你們有馬有糧卻不借,是幾個意思。而且我袁術也不是窮人,還怕我還不起嗎?你袁紹不借馬,明顯是不想輔佐我這個袁家正統呀?汝南和荊州接壤,唇亡齒寒,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你劉表不借糧,明顯不想和我做盟友呀。袁術這樣一試,立馬知道袁紹和劉表既不是盟友,也不是結盟的拉攏對象,甚至還是利益相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