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曹操父親被殺,他殺仇人張闓,反而要滅了陶謙(2 / 2)

從情感上講,曹操為父報仇,是可以理解的。殺父之仇確實是不共戴天,可是曹操屠城就過分了,而且陶謙前腳巴結你爹,後腳殺人,這也不合邏輯啊。這地方,也有人說,陶謙可能是為了劫財,故意縱容手下殺曹嵩。這種說法明顯不對,為了劫財而與實力強勁的曹操結仇,陶謙怕不是傻子吧,所以,真相應該就是《吳書》所說,張闓見財起意。

那麼為什麼《三國誌》等官方史書,都認定是陶謙指使的。因為這些書都是以曹魏為正統的,曆史上,曹操在徐州進行過屠城,這個事情史書也沒辦法掩蓋了的。那怎麼辦呢?不能讓曹操這個魏武帝顯得殘暴不仁,那就隻能讓陶謙背這個鍋。

當然,曹操一家被殺,陶謙也是有責任的。他這個人的行為真的很迷。按照道理,以陶謙想要結交曹操,在對待曹操一家安全這事上,就得做的滴水不漏,穩妥有效。但是陶謙的做法明顯有問題,派了一個有前科的將領去護送曹操一家,張闓是從黃巾軍投降過來的將領,這樣安排護送的人真的太隨意了。

陶謙應該怎麼派人呢?肯定是優先選擇自己的嫡係親信,最好是能說會道,路上還可以陪著曹老爹聊天解悶,加深一點情感。如果說想要表達最大的誠意,那就派自己的兒子和親信共同去,這樣做撈到的感激更大。陶謙顯然對這件事不夠重視,隆重招待了兩天,卻在最關鍵的地方掉鏈子。

不管怎麼說,曹操一家人的死,張闓是凶手,陶謙是思慮不周,曹操要找這兩人報仇,都可以說得過去,但是拿手無寸鐵的百姓泄憤,真的有點過了。這裏還有一個問題,曹操的父親是被張闓殺死了,他為什麼不去淮南追殺張闓,反而要一味的按著徐州打呢?這裏其實有曹操的小心思,他現在作為一方勢力的當家人,人多嘴多,發展經濟的路子實在太慢。曹操是一個非常務實清醒的人,他的父親已經死了,即使他把張闓剁成肉泥,也於事無補,除了獲得精神層麵上的慰藉之外,沒有任何實際的好處,反而白白的耗費了錢糧和時間,而把殺父之仇報在陶謙身上就不一樣了。

殺死了陶謙就等於取得了徐州。而徐州一座擁有幾十萬百姓的大城,又是富庶之地,搶上一波,將士們的房子、票子、媳婦都有了,很有可能。曹操之前就想打徐州了,但出師無名,現在殺死曹父的凶手,本身就是陶謙的部將,又是陶謙派他去護送曹家人,這筆賬算在陶謙身上,沒有毛病,又能報仇,又能發財,一箭雙雕,何樂而不為呢?

九江太守邊讓,和陶謙關係不錯,聽說曹操要屠戮徐州,立刻帶五千軍馬來救,曹操聞之大怒,這是不把我這個山東一哥放眼裏,立馬讓夏侯惇帶兵截殺。

而這邊,曹操的老朋友陳宮又到出場時間了,聽說曹操起兵報仇,欲殺盡百姓,星夜前來見曹操,那麼陳宮能說動曹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