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領二十萬大軍也幹不過呂布,這是怎麼回事呢?咱們書接上回。
話說呂布向曹操求徐州牧不成,又聽到袁術要來揍他的好消息。那袁術為什麼要來打呂布呢?這咱們就得說說在曹操征討張繡的這段時間裏,袁術都在淮南幹了什麼幺蛾子?
卻說袁術在淮南,是地廣糧多,又有孫策給他質押的玉璽,那他肯定得飄啊。你想玉璽能是一般人能有的嗎?有玉璽的都當皇帝了,袁術的心思很簡單,要地盤哥們盤踞淮南,要玉器我有玉璽在手,要兵馬手下也有二三十萬。那我不當皇帝還像話嗎?
他就沒想想,曹操和袁紹雄踞北方,勢力也不比你袁術小。他們倆不也得把漢獻帝供奉著嗎?大漢隻是衰微,還沒有亡。那些忠於漢室的老臣,還沒有死絕,誰這時候妄圖稱帝就是反賊,大家就會群起而攻之。
所以袁術很愚蠢,袁術是一門心思的當皇帝,但是手下大臣什麼意見呢?袁術也得先摸摸底,於是召集文臣武將開會討論,他就講道理了。
昔日漢高祖不過泗上一亭長,那家夥比村長大不了多少,到最後都能得有天下。大漢曆時四百多年,如今氣數已盡,天下大亂,我們家四世三公,百姓所歸人心所向,是大漢好多年的網紅了,我應該適應天意,正位九五。你們眾人認為怎麼樣呢?袁術是光知道村長當皇帝了,他就沒想想,漢高祖劉邦為什麼能當皇帝呀?
人家的江山是憑實力打來的,袁術一看就毒雞湯喝多了,高燒了,以為自己都比漢高祖強了。所以毒雞湯大家還是少喝為妙,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不是每個勵誌的故事,都能成為自己效仿的對象。
人貴有自知之明,袁術剛說完,主簿閻象就發話了,不可,你舉漢高祖的例子不靠譜。我給你舉個反例論證一下,你想想周文王三分天下,還要乖乖的服侍殷紂王,一直到兒子周武王的時候才敢起兵反商。你們家雖然顯貴,但是你有周文王的家底嗎?再說了,漢室雖然衰微,也沒有殷紂王那麼殘暴,你想取代是師出無名,所以這是絕對不可行,你還是早點洗洗睡吧。
袁術很生氣,我有傳國玉璽,就代表天命所歸。我要是不當皇帝,就是違背天道,所以哥們心意已決,多言者斬,就這麼,在反對下去也沒意思。
於是乎袁術稱心如意的稱帝了。袁術隻有一個兒子袁耀,袁術稱帝了,兒子自然被立為太子。袁術稱帝後,隻有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什麼呢?就是趕緊的和呂布達成結盟,袁術就派人催取呂布之女,可是他得到一個消息,呂布已經將韓胤解送到許都,被曹操給砍了。
袁術就很生氣啊,呂布你他娘的真不是個東西,收了我那麼多錢,還把我的人給宰了,這事咱倆沒完。於是拜張勳為大將軍,為什麼是張勳呢?很
簡單嘛,紀靈讓呂布給打回來了,紀靈失寵了,張勳統領大軍二十餘萬,分七路征徐州,在正史上這件事是不存在的。因為袁術當上皇帝之後,沒時間打仗,每天沉溺於享樂,腐化奢靡,導致軍中錢糧嚴重缺乏,每天飯都吃不飽,哪有時間去打仗。這明顯是三國演義的改變。
話說袁術的七路軍馬,日行五十裏,邊走邊搶。這陣仗的確把呂布嚇尿,呂布趕緊召集眾謀士商議。陳宮與陳珪父子都來了,陳宮率先發言加甩禍,徐州之禍都是陳珪父子搞的呀。他們為朝廷以求爵祿,今日把禍患招來了吧,可斬二人之頭獻袁術,其軍自退。
呂布一聽有道理呀,立刻命人把陳珪和陳登給抓了,結果這爺倆並不害怕。陳登還大笑著諷刺呂布,你也太慫包了吧,我觀七路之兵,如七堆腐草,有什麼可怕的。
呂布就說了,你要是有計破敵,我就可以考慮免你死罪。陳登就很自信的表示,將軍若用老夫之言,徐州可保無虞呀。
那陳登什麼計策呢?袁術的兵雖然多,但都是烏合之師,關鍵是他還沒有親信,我以正兵守之,出奇兵勝之,無不成功,更有一計,不止保安徐州,還可生擒袁術。陳登這個主意,就是正麵防守,然後側麵搞襲擊,是個人都能想出來,但是他後麵這個主意才是關鍵。什麼主意呢?韓暹、楊奉是漢室舊臣,因為害怕曹操,無家可依,才投奔的袁術。袁術這個人向來瞧不起人,必然不肯重用韓暹、楊奉,他們一定也不願意跟著袁術混。
咱們隻要寫封信和他們結為內應,再以劉備為外援,一定能夠擒住袁術。呂布想了想覺得還行,那你就去給韓暹、楊奉下書,陳登允諾。
那大家說為什麼呂布就不怕陳登跑呢?這不是還有他老爹陳珪做人質嗎,陳登這邊去給曹操報信,那邊呂布發表上許都,同時寫信聯係劉備,然後讓陳登帶領數人,去找韓暹。陳登見到韓暹,韓暹就問了,你小子是呂布的人,來找我幹啥呀?
陳登就笑了,你是大漢的公卿,我也是大漢的公卿,我們都是大漢的臣子,你怎麼能說我是呂布的人呢?年輕人說話要講格局呀,再說將軍,你是何許人也,曾經漢朝的功臣呐。你現在跟自稱帝的袁術會一起,那不就成了叛賊了嗎?你忘了當年的保駕之功了嗎?現在一切化為烏有,我是替你不值,你說你圖的啥呀?而且袁術這個人不行,生性最多疑,現在不早做打算,後麵後悔都來不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