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回顧劉備,問道,老劉你怎麼看呢?曹操反問劉備這一招,是相當的高明,他把決定權讓出來,讓人不知道他到底想不想殺呂布,這個地方,我認為曹操是想殺呂布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呂布說要輔佐曹操,曹操沒有回複,對比曹操對呂布其他部下的態度,曹操就是不想施恩讓呂布活命。
曹操不是沒有決斷的人,那麼他為什麼要反問劉備呢?意思很明確,要殺呂布,但是不想做壞人,他要借一個人的口來殺呂布,曹操把這個當壞人的角色給了劉備。如果劉備說殺,那正合曹操意思,如果劉備說不殺,那曹操還可以再問其他人,直到有一個說殺的,他才點頭,這樣自己仍然不承擔道德風險,事情發展也仍然合情合理。
就算曹操不想殺呂布,他反問劉備這一招,也是對自己有利的,如果曹操不想殺呂布,他詢問劉備,就是為了做人情。這種情況下,如果劉備說殺,那麼曹操肯定會擺出自己的道理,說明呂布不能殺,然後給呂布加官進爵,收到賬下,這個人情相當大,有再造之恩。而劉備因為得罪了呂布,之後的日子不會好過到哪裏去。劉備如果說不殺,那曹操大可賣個人情給劉備,對自己也沒有損失,而且還可以借此機會,考察一下劉備這個人。
所以至始至終,曹操都是掌握主場的人,對於殺不殺呂布決定權一直都在曹操手裏。這一點,呂布就沒有看明白,臨死還在罵劉備。
從上麵分析的情況來看,劉備不管回答殺還是不殺,那劉備其實都沒多大好處。
那麼劉備是怎麼應對的呢?劉備不慌不忙的說道,曹相您難道把丁原和董卓怎麼死的事情忘了嗎?
劉備不僅不給呂布說情,還要補上一刀,這是為何呢?因為劉備不是個傻子,曹操就是個挾持漢獻帝的大權臣。
明眼人都知道他是董卓二號,以後說不定還是袁術二號,如果為呂布求情,讓他歸順曹操,這不又是董卓加呂布的父子檔嗎?那貂蟬不是白白貢獻自己了。那王允不是白死了嗎?
所以劉備怎麼可能讓曹操收降呂布,敢趕緊讓他把呂布殺了才是正事,要不然以後反曹的壓力就大了。
對於殺不殺呂布這件事,劉備怎麼回答都討不到好,他說殺得罪呂布。他說不殺,曹操不一定會采納,而且會覺得劉備別有用心。
劉備看明白,曹操問自己,就是想找一個殺呂布的借口。劉備說出呂布殺丁原和董卓這個回答非常聰明,這就是替曹操考慮啊,既除了呂布這個隱患,又向曹操表了忠心。
對於殺呂布這件事,曹操和劉備雖然出發立場不一樣,但是最終的訴求是一樣的,就是呂布必須得死,曹操選擇殺死呂布,不是呂布沒價值,而是呂布不能用,,呂布這個人不懂得感恩,留著他始終是個禍害,隨時可能害人,這一點曹操的認知非常清楚。
三國演義這一段和正史中有一點出路,三國誌中,呂布沒有向劉備求情,曹操也沒有詢問劉備的意見,是劉備自己主動跳出來幫曹操下決心的,從史書中來看,就是劉備一心想弄死呂布。
但考慮到正史簡短,略去旁人的信息也是可能的。總之,曹操最終下令,勒死呂布。大家注意啊,不是直接砍了呂布的頭,是縊死他,縊死之後再梟首。這是曹操對呂布的尊敬,縊死是一個特權。曹操讓呂布享受諸侯最後的體麵。
呂布要死了,回頭看著劉備說:大耳賊,難道你不記得轅門射戟的時候,我曾經救過你嗎?劉備心裏肯定想,怎麼可能不記得呢?但是,我的徐州不也是你搶的嗎?你怎麼不記得,你被曹操打得如喪家之犬的時候,還是我好心收留了你呢?
呂布的求生欲可謂非常滿,這個時候還想著向劉備討人情,這比自己其他部下的從容赴死。呂布的怕死,可以說丟臉丟到家了。
這個時候有個人就看不下去了,大叫道:呂布匹夫,死就死了,何懼之有,這人是誰呢?呂布集團的四號人物張遼。來到了審判現場,那麼張遼的性命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