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誰是三國裏的第一杠精嗎?他把曹操的手下都罵成是廢物,咱們書接上回。
本來劉岱和王忠鐵定要掛了,但是有人出手保住了他們一命,誰呢?小時候讓梨的孔融,孔融就站出來勸說了,這倆貨本來就不是劉備的對手,你老曹不會不知道吧?弄死他倆,不但讓劉備笑話,也會讓部下寒心的。
曹操一聽這話有理,剛才確實莽撞上頭,就說你們倆呀,活著也沒什麼用,回家種地去吧。
就這麼二人退出了三國的曆史舞台。曹操看換別人也打不過劉備,就準備自己帶兵前往討伐,他不相信劉備敢跟自己頑抗。
結果孔融又站出來發話了,天氣寒冷,糧食少,未必能打贏,等明年開春也不晚,咱先讓人招安張繡、劉表,再屠徐州。
對於曹操來說,先搞招安政策,把張繡、劉表拉過來,避免到時候三線作戰,確實是對的。但是從另一方麵講,劉備救過孔融,兩人有交情,他不光是給曹操考慮,這也是變相給劉備提供了喘息的時間,既設身處地的為曹操考慮,又不動聲色的拉了劉備一把。果然讓梨的孩子長大了,情商也不會太差。
曹操當即就同意了,派遣劉燁去說降張繡,劉燁來到襄城,先見到賈詡,就說了曹操的身份,曹操太英明了,你看現在搞得有聲有色的,來吧,加入我們曹氏集團吧。
賈詡就把劉燁留在家中,第二天就來見張繡了,說了曹操派劉燁來招安,正商議的時候,袁紹也派人來招安,曹操知道拉人結盟,那袁紹也知道找外援呢,而且袁紹還覺得,拉張繡入入火的把握挺大的,畢竟張繡兩次差點弄死曹操啊,曹操兒子和愛將都被張繡整死了。倆人指定是勢如水火呀。
可是袁紹萬萬沒想到,張繡雖然看上去不太聰明的樣子,但他身邊的賈詡是個明白人,賈詡就問袁紹的使者,近日興兵破曹操,你們贏了沒有啊,那使者就撓頭啊,天氣那麼冷,俺們罷兵了,今將軍與荊州劉表都是國士之風,所以特來相請。
賈詡哈哈大笑,你回去見袁本初,就說你們老袁家哥倆都能幹起來,還能容我們外人嗎?
然後當麵就把這個信給撕碎了,叱退來使。
這裏我們就要說一下了,賈詡為什麼要問使臣,你們和曹操打的怎麼樣呢?很明顯是判斷局勢嗎?如果袁紹贏了,那還有的談,但現在你們倆勢均力敵,你袁紹這麼大的優勢,人比曹操直接多十萬,竟然還跟曹操打對峙,明顯不行呀,所以說賈詡就看扁了袁紹。
張繡可就傻眼了,現在袁強曹弱,你把書給毀了,把使臣給趕走了,隻是不給自己留後路啊。如果袁紹來興兵問罪了,我怎麼辦呢?
賈詡就說,那剛好咱們不如就跟著曹操混吧,張繡瞪著眼睛看著他,你沒抽風吧你,我和曹操有仇啊,他兒子都死我手裏了,他能饒得了我?
賈詡就分析了投降曹操的三個理由,第一,曹操奉天子明詔,征伐天下,是大漢朝廷的代言人,咱們投降他,不是投降的曹操,是投降的天子,名正言順。
第二,袁紹雖然強,但是咱們弱呀,咱們跟著袁紹,他能看得起我們嗎,他肯定覺得咱們屬於錦上添花,不會拿你張繡當盤菜的,但曹操現在相對弱小,而且正在跟袁紹開戰,壓力更大,我們去投奔他,曹操一定很開心,這叫雪中送炭。那咱們的待遇和受重視程度就高了。
第三,老曹有王霸之誌,他肯定不會計較咱們的私人恩怨,必然要把你當成典型,到處表彰,你就等著過好日子吧。
從這裏的分析,咱們可以看出,賈詡可真是人精中的人精,他對局勢和人心的把握,更是上乘中的上乘,尤其是關於第二點,誰強誰弱,怎麼投奔的分析,可以說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典型之論了,常人肯定是抱更粗的大腿。但賈詡卻認為,有時候抱細一點的大腿,也不失為上策,全看自己是什麼處境,以及大腿被抱上後的反應了。論對人心的洞若觀火,賈詡真是三國頭一流的,隨後他就讓張繡趕緊做決定。
其實賈詡已經回絕了袁紹的使者,張繡哪還有選擇的餘地呀?再說,咱們知道張繡這個人,沒別的優點和能耐,他最大的優點就是聽人勸吃飽飯,賈詡的水平,他是見識過的。賈詡說的話他都聽,而且隻要聽,就沒有一次吃虧的。這次他也信了,立刻請劉燁相見。
從這裏咱們也能看出,為什麼張繡的實力並不好,賈詡還是跟著張繡不跳槽呢,甚至曹操挖牆角都失敗了。就是因為張繡是個好領導,張繡水平確實不好。但他對賈詡是極其信任的,是能夠給謀士發光發熱的空間,能讓謀士在自己這裏實現價值。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能給下屬發揮空間的領導,是最能讓下屬效忠的領導。
張繡立即決定歸順曹操,而且要和賈詡一起到許都投降,以示誠意。畢竟曾經把曹操的愛將、長子和侄子給幹掉了。所以張繡見到曹操後,就一個勁的磕頭,向曹操是好求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