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書生國王暗中實施他的陰謀詭計,準備用陰險的手段,出其不備與翠竹國親王勾結,策反親王,等到水到渠成後,就給翠竹王國軍隊沉痛一擊,使其徹底慘敗,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在書生國王回國後,留下的田龍元帥在書生國王的安排下,堅持隻守不攻。苗文丞相和王太後也就隻有帶領王國軍隊,與田龍的聯軍相向對峙駐軍,等待時機準備進行一場決戰。
再說杜鬆在慫恿翠竹王國親王朝廷事變成功後,就連忙抄原路回到了牛嶺國,向書生國王報告自己大功告成,書生國王覺得應該在翠竹國親王正舉兵衝向河穀的時候,立即組織聯軍做好準備,觀察動向,隨時與親王配合,采取前後夾擊,徹底消滅翠竹王國軍隊,達到彼此的目的。目前暴獸國王因眼睛受重傷,目前還在醫療之中,不能前往河穀與翠竹王國軍隊繼續交戰,所以書生國王與蘇爪將軍一道,在離開河穀一段時間後,又悄悄來到河穀,準備進行一場生死決戰。書生國王來到河穀後,沒有公開露麵,交代田龍元帥把聯軍向穀城方向後退兩裏重新安營紮寨駐軍,書生國王采取欲擒故縱,尋思為即將到來的關鍵決戰麻痹苗文丞相。
親王聽信書生國王的策動,耍手段當上國王後,為了徹底消除後患,根據與書生國王的串通,親王立即組織還留在朝廷內的王國軍隊,帶上自己的親信,馬不停蹄向河穀衝來。兵貴神速,在苗文丞相和王太後還沒有半點警覺的時候,親王的軍隊就先來到了紫竹山穀口把軍隊住下來。為了麻痹苗文丞相,以免苗丞相發覺異常,親王把重要力量駐紮在山穀隱蔽的地帶,自己帶領一千親兵徑直向河穀衝來,計劃在兩麵夾擊苗丞相與王太後的軍隊的關鍵時候,隱藏在山穀口的軍隊再湧出來,這樣就有很大的勝算。
苗文丞相發現自紫竹山穀口沿玄灘河穀一帶塵土飛揚,穀城方向的書生國王的聯軍在得到親王軍隊已趕來的消息,立即組織軍隊迎麵向苗丞相的軍隊對撲來。苗丞相感覺情況非常不妙,馬上派關雄領兵前去紫竹山方向了解情況,關雄發現是親王帶兵前來,親王告訴關雄,因戰事持續時間已久,目前還沒有趕走敵國聯軍取勝,自己在朝廷不放心,所以就自作主張領兵前來助戰,保護國王與王太後。關雄頓感情況詭異,一邊馬上派人速把情況給苗丞相彙報,一邊要求親王停止行軍等候國王與王太後的旨意。親王害怕苗丞相與王太後發覺自己的真實目的,硬要領軍向前衝,關雄把一千精兵一字兒排開,阻止親王前行,親王不管三七二十一,領兵與關雄在河穀裏廝殺起來。
苗文丞相得到關雄派人送達的報告後,再觀察前麵聯軍的動向,頓時明白了親王的伎倆。久經沙場的苗丞相知道當前自己的軍隊可能會麵臨的困境,如不及時作出最快的決斷,將會中他們的圈套,而徹底潰敗。苗丞相當機立斷,命令所有兵將以最快的速度向河穀下遊撤退,盡快跳出親王與書生國王所布置的包圍圈。
書生國王發現苗丞相帶領的翠竹王國軍隊在親王的軍隊還沒趕來之時,就舉兵撤退,知道苗文丞相已識破他們的詭計,書生國王連忙組織兵將鋪天蓋地從後麵追趕而來。在關雄將軍帶領僅僅一千精兵阻止親王的軍隊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苗丞相與王太後保護著國王,帶領王國軍隊狂奔而下,在衝出親王可以領軍對其形成包圍圈的勢力範圍後,關雄將軍虛晃一刀,領兵隨苗丞相一道,向河穀下遊急速撤退。
因為企圖形成前後夾擊的陰謀被苗丞相識破,在翠竹王國軍隊為保存實力向河穀下遊撤退後,書生國王隻有與親王聯合一起,帶軍在苗丞相的軍隊後麵追趕。當苗丞相帶領王國軍隊撤退到河穀盡頭時,因河穀盡頭是波光粼粼的玄灘湖泊。再無退路,苗丞相命關雄將軍帶領一支精兵阻隔在河穀大道上,別無他法,苗丞相隻有組織軍隊在河穀盡頭駐紮下來。
書生國王和親王一道帶軍追趕到河穀盡頭,發現關雄阻隔在河穀大道上,苗丞相帶領的軍隊目前在河穀盡頭的沙灘上,已是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境地了。目前翠竹王軍隊所麵臨的情況是非常危機,後麵是緊鄰沙灘的玄灘湖,左右均是巍巍的高山,前麵是書生國王與親王要致他們於死地的軍隊。書生國王覺得與其損兵折將衝進翠竹王國軍隊廝殺,不如就這樣借助天險,久圍不功。不出幾日,翠竹王國的人馬就會坐以待斃,到時候一樣大功告成,這就叫不戰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