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再返孟津(1 / 2)

當夜探子回報的情報給張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張烈更是擔心鐵士營遇到陷阱營之後會不會也像大戟士一樣一敗塗敵,最後還是徐晃點破其中關鍵:鐵士營全身披甲,除了眼洞,算得上是無懈可擊,陷陣營縱是兵勇器利,又怎能破了厚厚的鐵甲而入?

雖然如此,張烈還是很期待鐵士營能與陷陣營一較高下。但是此時的情況,哪容得張烈胡思亂想。鐵士營已快是強櫓之末,眾人也是酣戰數個時辰,精神早已是轉衰,現在撐著大家的是一股強烈的救生欲,也可以說這是本能。如果張烈現在是袁紹,那就讓圍功的士卒以堅陣拒住,圍而不攻,則張烈這一行人估計就隻有不攻自滅了。

不過還好,袁紹袁術等人或許想到了此處,但最終還是繳殺張烈的心思上了上峰,隻有在將張烈殺死,損失再大,也是值得的,若殺不死,真是後患無窮!

“傳令徐晃,隱入中軍休戰,子休,你帶兵換下公明!”張烈知此時已容不得做其它選擇,隻有先讓鐵士營休整一下,鐵士營雖說打了這麼久損失很小,但高強度的作戰對體力的消耗還是太大,不休息片刻肯定不行。

夏侯蘭領命而去,徐晃此時確是在苦撐,見夏侯蘭前來,也不客氣,直接率鐵士營隱入中軍陣中,倒像是在在周圍步卒的保護下前進。

現在已是突破了袁紹等人數重圍追堵劫,雖殺了數個時辰,卻是隻奔出了十裏地。袁紹那邊遠遠吊在後麵觀察情況,讓想著反戈一擊的張烈暗恨不已。

“張將軍,讓我孫家兒朗上前吧!”又殺出幾裏地,程普見夏侯蘭似有撐不住的趨勢,而這邊孫家舊部卻一直沒多大損失,這讓一向以勇戰聞名的程普等人麵上頗為羞怒,但也沒辦法,誰讓自家兵將最開始的時候受到的損失過大。不過此時見張烈都將一下做為親衛的夏侯蘭派到最前麵去做開路先鋒,程普等人哪還待得往。

張烈看了前方夏侯蘭確實損失頗大,程普又已經是數次請戰,若再不同意,怕是反而不好。索性直接答應。程普見張烈點頭,和韓當黃蓋打了聲招呼,衝孫策點了點頭,率孫家舊部五百人上前替換衝殺在前麵麵的夏侯蘭。

夏侯蘭武藝二流,這種衝鋒陷陣的事還真不適合他。此時身上已是多處受傷,不過好在都是皮外傷,不算嚴重。此時見程普上前替換,當即率著已已損失兩層的人馬退下,為程普報住側翼。

要說今夜其實就是一部大逃殺的戲碼,袁紹大軍在側,一路上圍阻,張烈則是想要逃出升天。而袁紹顯然知道張烈往北突圍的打算是想借道孟津,畢竟張烈數年前在孟津駐軍的事是眾人皆知,想必在那邊還有一些門道。所以袁紹也有意識的向北方派兵譴將。

一路上你追我逃,時而交戰時而並進。袁紹這邊的人馬想跑到前麵去設陣阻敵,張烈這邊怎麼會輕易同意?兩方軍馬數股部隊就這麼大大夜裏向孟津一路而去。

張烈遠遠見孟津城頭在望,提著的心總算是放鬆了一些。見後麵追兵已是不多,城上燈火通明,顯然城上的人也過了一個不太平的夜。而此時的城上,正是數年前張烈便認識的鄒嘉鄒縣令。數日前得到張烈書信,言欲率兵借道渡河,當時鄒嘉也沒在意,而兩人又是老相識,這個麵子自然還是要賣的,更何況當初張烈雖說離開孟津,卻是留下了些人馬混在城中。而之後,又收到袁紹以討董聯軍盟主的名議發給他一封軍令,敕命鄒嘉若非袁主親自,誰來也不開城門。

鄒嘉當時也是為難了一會兒,不過當時正在後院的妹妹鄒悅見自家哥哥長歎數聲,細問之下,鄒嘉素知自己妹妹平時頗有心計,索性將兩封信拿給鄒悅看。

隻是不想這在鄒嘉看來十分為難的事,在鄒悅看了兩封信之後便是輕輕一笑,將袁紹那信帛直接扔進了正燃著的香爐裏,“哥哥又何必為這事煩擾,張烈貴為討逆將軍當朝駙馬,信中隻言借著,對哥哥為人更是多有稱道,可這袁紹雖為盟主,自詡天下名士卻對哥哥頤氣指使,也不怕失了名士風度!過往哥哥不是說張烈此人心懷大誌麼?哥哥在這孟津枯守數載一事無成,何不便舍了這官身,隨張烈往河北而去!”

鄒嘉聞言隻覺得靈台空明,所謂一言驚醒夢中人,原來自己早已心隨張烈,又何必舍不得這沒前途的小小縣尊?罷了罷了,還是妹子身在局外看得透徹。

所以,當張烈來到城下表明身份後,本在城上守著的鄒嘉當即使人打開城門,親自出城迎接。

急步來到張烈麵前,長揖道,“嘉待將軍久矣!將軍請入城!”

張烈本以為鄒嘉雖然不會怎麼自己,但卻想不到他如此上心,居然親自出城相迎。本來張烈已安排好城內的人馬若是鄒嘉不行個方便,便奪了城門。此時,張烈見鄒嘉如此識相,倒是覺得自己太看輕了鄒嘉。